学校养成教育要从细微处入手

[日期:2016-02-25] 作者:德育处 次浏览 [字体: ]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多种因素,有遗传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因素。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自身的终身发展铺垫良好的基础,并受益终生。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德和端庄的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最终成为成功的人才。

播什么种,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一位名人曾经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教育就是在学生的心灵上“播种”——播文明的种子,即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人的养成教育。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君子”与“小人”之辨,就是从养成教育出发的。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而宽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既包括包括课内养成教育和课外养成教育,也包括学校养成教育、家庭养成教育和社会养成教育。

我认为,对孩子们的养成教育,要从细处入手,作好“实”字文章。

 

一、引导要细心

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做孩子的养成教育工作,尤其需要耐心和细心引导。养成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就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而言,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姿,写字提笔的方法,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等等都需要老师细心地指点,还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点评纠偏纠错。就课外生活习惯而言,学生的吃喝拉撒、穿着打扮、住宿、行走等方面规矩与礼仪,一点一滴,学生不可能无师自通,从小就得训练。

气质不是天生的,与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密切相关。学生文明的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多示范,多指导。


二、措施要细化

养成教育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但必须有详细而明确的日常行为规矩。古人所说“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寝不言,食不语”就是说得很细的。

养成教育需要从点滴做起,细水长流,日积月累,用“爱”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因此,养成教育措施应该尽可能细化。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好习惯。那么文明是什么?太抽象、空洞的说教,对学生用处不大,应该细化成可以操作的条文。文明就是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粒米,就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践踏草坪,不乱折花枝,就是遇到老师和长辈主动问好,遇到小朋友笑脸相待,就是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将养成教育的大道理细化成日常生活的必守规矩,才能内化成学生行为的准则,才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在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并且努力将它做好。时刻遵守常规和公德,就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是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

养成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要细化校园和班级文化阵地建设内容,每一条宣传标语,每一张宣传画报,每一个校园雕塑,都应该传递正能量,从而实现环境育人。其次要细化养成教育活动内容,每一次班团活动,班主任每一次道德谈话,都应该传播真善美,每一条校规与班规的制订,都应该易于操作、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实现管理育人。而每一个老师每一天文明儒雅的言行举止,更足以给孩子们的品德修养以良好的引领。

三、评价要细致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象一切管理工作一样,要有计划安排,具体操作,督查反馈,还得有考核评比。

养成教育需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责罚,用“爱心”引领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老师应该细心地发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每天取得的成绩,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光明面”,及时予以表扬,人,都是喜欢听“好话”,受表扬的,小孩子尤其如此。

养成教育成效的评价,应该是可以定性的,不应该是定量的。因为养成教育的功效的长期的,慢性的。对养成教育的评价应该是于细微处寻找成功点。粗线条大面积地肯定与否定,会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学原则相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对每个学生或者每一个班级养成教育成效的考核与评价也应该独一无二的。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养成教育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