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别样鲁迅,品读细节真情——工作室观摩王雨欣老师公开课
| [日期:2025-11-03] | 作者:教科室 9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5年11月3日星期一,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室开展公开课观摩活动,王雨欣老师执教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课获得圆满成功。刘端、吴婧、王霞旖、施敏、张若龄、雷雨欣、易语轩、张文霞等八位教师全程参与听课研讨。

本节课以“细微处寓情,平凡中见伟大”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走进一个鲜活立体的鲁迅世界。开课伊始,王老师以“你心目中的鲁迅”设问导入,在学生既有的“严肃”“战士”印象基础上,巧妙引出“不一样的鲁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述点滴琐事”环节,学生通过快速默读,概括出“笑声明朗”“走路轻捷”“认真包书”等14个生活片段,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归纳,理解了萧红通过日常生活“以小见大”的选材匠心。这一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又为深入理解人物奠定了基础。

随后的“品传神写法”环节将课堂推向高潮。王老师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细节,通过小组讨论、示范赏析等方式,深入剖析了文中的神态、动作描写,以及对比、环境烘托等艺术手法。学生们在“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中看到了鲁迅的爽朗,在“包书一丝不苟”中读出了他的严谨,在“品尝鱼丸”中感受到了他的尊重与平等。特别是通过许先生、海婴等人的侧面描写,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鲁迅作为丈夫、父亲的多重角色。

在“悟真切情思”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看似平静的叙述中体会深沉的情感。当学生齐声朗读原作结尾“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时,课堂沉浸在无声的感动中,无需一个“悲”字,却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深切怀念。
观摩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既有扎实的语言训练,又有深厚的情感熏陶。王老师对文本的精准把握、对课堂的娴熟驾驭,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成长,都展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有的样貌。此次观摩活动为工作室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研讨案例,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撰稿:施敏 审核:刘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