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真实问题,建构特色课程——双流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研活动暨双流区李春燕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

[日期:2025-11-03] 作者:教科室 12 次浏览 [字体: ]

10 月 31 日上午成都市双流区以《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 —— 微专题问题化学习的深化》为主题的区级综合实践教研活动暨双流区李春燕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在棠湖小学顺利开展。  

此次活动聚焦综合实践课程从 “面覆盖” 向 “深体验” 的转型需求,旨在破解当前课程同质化难题,本次活动汇聚双流区综合实践教研员凌远富老师、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柳,副校长李红艳,副校长杨东宇,双流区李春燕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团队立格实验学校李春燕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及全区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共同参会,通过课例展示、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等环节,为区域综合实践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

图片1.png

“综合实践课程是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活动中,棠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柳结合学校课程建设实际发表讲话。杨校长提到,未来学校将继续以 “微专题问题化学习” 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家校社资源,推动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图片2.png

棠湖小学马雯钰老师分享学校课程建设经验时提出的 “以学生为中心、打破课堂边界、整合校园 - 家庭 - 社会资源” 思路,为各校课程开发提供了可借鉴路径。

图片3.png

棠湖小学袁可欣老师执教的 “一河一校・自制滤水器” 课,带领学生走进棠湖公园实地观察水质,围绕 “如何让水保持清澈” 展开探究,学生全程参与滤水器的设计、选材论证与实验验证,不仅掌握水质净化原理,课后提出的 “水质清澈后是否还需持续保护” 的疑问,更成为生成性教学的典型案例

图片4.png

棠湖小学蒋雨娴老师的 “变废为宝 —— 环保材料在鸡舍搭建中的应用” 课,以问题搭建探究支架,让实践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究属性。

图片5.png

专题分享环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双流区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李春燕导师围绕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提出需以系统观、建构主义为理论根基,依托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师设计架构搭配适配内容及工具,并创新性给出 “场景 + 问题 + 旧答案 + 新答案” 的课程设计模型,直指 “一校一品差异化特色” 建设需求,为破解课程同质化提供具体方法。同时,她强调教师需从 “导演” 转向 “引导者”,摒弃排练式课堂,共创真实常态教学场景,精准回应课程实施中的痛点。

图片6.png

胜利中学郑海燕老师分享的 “追踪白河自愈密码,湿地植物的净水超能力” 课程,则以 “目标导向、任务驱动、问题线索、活动载体” 的流程设计,确保探究连贯性与深度,其分组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净水效果的实践,让跨学科探究落到实处。

图片7.png

双流区教研员凌远富在总结中,对活动成效给予肯定,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程交流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凌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精准定位与深厚实践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他指出,本次活动紧扣区域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核心需求,精准锚定“问题驱动式教学落地”这一关键议题,既立足一线教学实际,又契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展现出清晰的目标导向与鲜明的实践特色。

图片8.png

此次活动通过 “实践展示 + 理论分享 + 专题研讨” 的模式,搭建起高效交流平台。各环节紧扣 “微专题问题化学习深化” 主题,既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案例,也传递可落地的理论方法,有效打通课程设计与课堂实施的壁垒,帮助教师明确综合实践课程 “特色化、深度化” 发展方向。


撰稿:郑海燕、李瑶      编辑:李杰     审核:李春燕、张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