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蓄力前行——刘端老师主持“向名师提问”主题教研活动,为何立新老师专题讲座预热

[日期:2025-10-21] 作者:教科室 13 次浏览 [字体: ]

秋光潋滟,学意正浓。20251020日下午,我校全体何立新名师工作站站员图书馆开展了一场以“凝新聚力,问计名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由工作站站长刘端老师主持,围绕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需求展开深度交流,旨在为何立新老师即将开展的专题讲座提供精准方向,实现“以问促研,以研促教”。

图片1.png

一、新声·新思:教学困惑共梳理

活动伊始,刘端老师以温润而有力的语言,鼓励新教师们畅谈入职以来的教学疑难。各位青年教师敞开心扉,纷纷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

1. 作文教学如何实现“阶梯式提升”?

   新教师提出,尽管反复讲解写作技巧,学生仍难以实现从“写通顺”到“写精彩”的跨越,希望得到分阶段、可操作的作文训练体系指导。

2. 如何精准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

   新教师对教材编写逻辑理解尚浅,难以将单元目标、文本特质与教学重点有机融合,渴望深入解读教材的“钥匙”。

3. 考点教学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

   有教师坦言,对考点的梳理零散而随意,未能形成知识网络,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学生知识掌握浮于表面。

4. 名著阅读教学陷入“读不动、导不深”困境

   面对经典作品,学生兴趣不足,教师也缺乏有效的导读策略与深度解读方法,使得名著教学流于形式。

5. 学生基础薄弱,字词落实成为难题

   如何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扎实落实字词默写、文言积累等基础内容,成为许多新教师的共同关切。

图片2.png

图片3.png

二、点拨·引领:刘端老师答疑摘要

刘端老师认真倾听并记录了每一位教师的发言,随后以深厚的教学经验与教育智慧,逐一作出回应:

   对于作文教学,她建议注意作文起承转合的结构构建”,提出“仿写—扩写—创写”三阶训练法,并强调“生活化选材”的重要性;

关于教材解读,她指出“单元导语是灵魂,课后习题是路径”,鼓励教师以编者的思维重构教学设计;

针对考点零散问题,她分享了跟着走:摸清教师的门道构建法,跟着课标和评价要求走,让自己的课不走偏,帮助教师整合碎片化内容,形成教学闭环;

对于名著阅读,她提倡“活动激趣+深入探讨”,用两节课时间名著导读,以剧本创编、人物卡片等形式激活经典;

面对基础落实难题,她介绍了“微听写”“错字银行”等轻量而高效的日常积累策略。

 

  刘老师强调:“教学之难,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点燃与唤醒。”她表示,将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系统整理,提交给何立新老师,为后续专题讲座提供真实而鲜活的素材。

图片4.png

三、收获·展望:教研之树常青

整场活动在温馨而专注的氛围中持续小时。新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不仅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燃眉之急”,更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支持与引领。刘端老师的解答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温度,为大家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教无涯,研不止。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问题的集结,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与信心的重塑。我们期待何立新老师的专题讲座能在此基础上,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更深厚的力量,也相信我校语文教学将在这样的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更加辽阔的天地。

秋深研更暖,问道待君来。

图片5.png

撰稿:王雨欣     审核: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