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智慧课堂 小组合作提升核心素养
[日期:2025-10-21] | 作者:教科室 18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近日,我校数智课题组范邱桥老师以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为教学内容,依托希沃平板搭建沉浸式数字化学习场景,深度融合小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呈现了一堂“技术赋能探究、协作深化思维”的高效公开课。这堂课程并非简单将数字工具作为教学辅助,而是以希沃平板为纽带,重构“教”与“学”的互动逻辑——从知识呈现的可视化,到探究过程的协作化,再到成果反馈的即时化,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学生主体”理念,既展现了数智课题组在数字化教学领域的扎实探索,也为学校各学科开展智慧课堂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课后评课环节,教务处何主任全程参与研讨,对课题组的教学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结合学校不同班级的设备条件与学科特点,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明确了各学科数字化教学的推进路径,为后续教学实践指明了清晰方向。
课堂上,信息技术贯穿全程,让抽象坐标知识具象化。开篇“复习抢答”环节,希沃白板呈现“坐标速答”课件,核心探究环节,描点、连线、寻找规律环节均在平板上展现,完成后作品上传至白板“小组展台”,范老师投屏典型案例,总结出“坐标轴上点的坐标规律”。知识应用环节,系统推送分层反馈,集中展示知识应用成果,及时精准补讲,尽显信息技术对课堂效率的提升。
课后评课研讨中,何主任在充分肯定课题组探索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一步提出了课题组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方向。他强调,数字化教学不能局限于“有平板班级”,需重点探索普通希沃白板班级的技术应用路径——例如通过白板的“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互动游戏,用“拖拽匹配”“集体标注”替代平板操作,确保无平板班级也能享受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同时,要推动技术应用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覆盖”延伸,各学科需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学前—学中—学后”全流程的信息技术辅助体系:数学可利用白板开展图形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语文可借助音频、视频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提升朗读与理解能力;物理、化学则能通过仿真实验课件,突破传统演示实验的安全限制与视觉盲区,让复杂实验过程直观可感。
课题组教师表示,将结合建议优化工作,推进普通班级“替代方案”落地。此次公开课与评课联动,既展现信息技术赋能成果,又打通不同设备条件下的教学路径,为我校数学数智化转型绘就清晰蓝图。
撰稿:田海明
审稿:李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