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理念,交流协作,助力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立格实验集团校李春燕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召开研修活动
[日期:2025-10-20] | 作者:教科室 20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10月17日上午,立格实验集团校李春燕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生态实验室顺利召开。工作室导师李春燕老师及全体成员参会,会议围绕课程优化,说课展示及专题培训几个核心议题展开,为工作室理论基础创新和实践操作优化提供更多思路和可能性。
发挥集体智慧,带动个人成长
工作室成员杨英老师首先展示了《布里生花 —— 争做非遗小传人》的课程优化方案。她以非遗 “扎染” 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 “微专题问题化学习” 的落地路径:聚焦非遗链接、夯实实践基础,同时侧重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棠湖小学袁可欣老师阐述了 “节水花盆制作” 公开课的设计,包含取棠湖水样、检测水样、净化水样、制作节水花盆等环节。工作室成员从实验科学性与严谨性建议:先做水质净化实验,再制作节水花盆;从体现家乡文化建议:将棠湖水利用与节水花盆制作结合;从保障实验实用性建议:直接用棠湖水样实验,省去不必要环节。
工作室导师李春燕老师也围绕“锚定成果”核心,对两位老师的课程提出优化建议。她指出,需锚定教师成果与学生成果双维度,以正向反馈构建良性循环,推动项目稳步推进;教学中要以学生为研究主体,注重培养其实践研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工匠精神;同时需关注学科融合,通过引导孩子主动成长,充分激发其无限潜能。
夯实理论基础,助力团队进步
李春燕老师以《综合实践研究下学习跨学科活动载体设计 —— 微专题问题化学习的深化》为题开展主题分享。她将教师持续成长比作房屋修建,提出需夯实“地基”(建构解决之道)、搭好“框架”(基本流程)、垒实“砖块”(基本技术与核心问句),并建议教师以审视视角优化教学理念与方式,充实认知以实现自我成长;同时强调,需依托“目标导线、问题驱动、任务线索、活动载体” 四大要素指导活动开展。
此外,李春燕老师还明确,工作室始终以推动成员自我提升、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她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宛如水井的 “水引子”,能有效挖掘孩子潜能,而该课程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教师需充分发挥语言的力量,着眼孩子未来,助力他们成长为自信、健康且拥有持续奋斗能量的人。正如她所说,让我们始终“相信相信的力量”,坚定推动综合实践教育走深走实。
最后,李春燕老师总结了微专题问题化学习的基本思路,即以“小切口、深探究”为特色,通过真实问题驱动跨学科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深度学习。
此次研修活动的开展,为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新动能。教师们的基础理论水平迈上新台阶,教学思路亦获全新启发。成员们纷纷坦言,此次研修干货满满,既有效破解教学困惑,更缔结深厚同行情谊,在互助交流中明晰成长方向,未来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深耕教学,为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撰稿:袁夕越 审核:李春燕、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