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西域是谁开 博望功成胡物来 ——历史组开展健全人格课例研究

[日期:2023-11-17] 作者:sweetbear 次浏览 [字体: ]
                                        
      世世代代的丝绸之路,凝聚着千千万万人的至情,逐渐成为一条不朽的路。

      为了促进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历史组在11月16日开展课例研讨。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由历史组教师晋云萍献课。课前,历史组通过集体教研,紧扣课标、学情、教材、健全人格要素,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确定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晋老师通过深入分析,结合课标,将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学习目标解读为:
   (1)通过学生活动:置身张骞的历史境地,和张骞一起做选择,从张骞的两次选择中感悟张骞面对困难永不言弃,敢于面对的坚毅与果敢。
   (2)通过识读汉代留下的各类史料来认识历史,得出合理结论,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思维;通过运用二重证据法,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激发学生的证据意识与互证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待未知的历史问题需要秉持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客观、严谨的学科态度。
     健全人格要素的落地,需要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为此,本课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分享特产,拉进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设问现场调查学情,为地理概念“西域”及时空观念的落地面下伏笔。


     行课中,以学生发自内心的选择与张骞的选择形成对比,在对比冲突中加深对张骞坚毅、果敢,永不言弃的品质的认可。整个故事以地图为载体展开,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时空观念,突破本课的重点。多次以 文献史料与出土文物相印证,践行史料实证的素养,激发学生的证据意识和互证理念。根据史料得出合理结论,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本课最突出之处在于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结合,图文并茂,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习惯。在此探究过程中再次让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合理结论,让二重证据法的方法和史料实证的意识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突破本课的难点。


       ( 图文来自历史组  撰稿人:范勇波 审核人: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