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述职报告——陈国华

[日期:2021-01-26] 作者:dangwu 次浏览 [字体: ]

精细化落实教学常规,创新化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与教学处副主任2020年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2020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课程与教学处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工作。作为学校课程与教学处副主任,我把本年度所作主要工作向大家汇报,请大家评议。

一、扎实推进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教务处在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集体备课的落实,上课环节的检查,课外作业的规范,阶段考试的严格组织,成绩分析的有效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做到了布置合适,检查落实,反馈及时。学期初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名师工作室导师,共同研制本学期课程与教学计划。请骨干教师对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解决作经验分享。

组织教务员检查师生出勤。教务处值日员每天认真检查早晚自习,严格登记师生迟到、自习纪律和违章上课情况。通过管理,本学期无人迟到、缺席,教学秩序良好。

落实集体备课管理。两名教务员每周现场考核并全程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对教研主题、方式、状态详细记载并现场打分评价,对不正常情况及时处理。安排专人每月抽查部分老师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就教学设计时间、个数、个性化增删、教学反思等重点检查并记载,对教学设计不合要求的老师进行见面谈话。

坚持常态检查。教务处排定了周一至五和周末的值日表,坚持了每天早自习、下午第一节、晚自习、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巡查,发现问题,认真记载,及时处理。特别地,晚自习最后一节教务员坚持了“不讲课、不考试、不视频”的检查确认,并对科任老师特殊辅导学生情况作了详细记载和通报。坚持了学生课堂日志的按时收发,认真批阅,及时上报。坚持了期初收查老师《教学教研工作手册》的常规,认真检查了老师成绩分析报告的填写情况,核查了老师听课节数。通过管理,本学期无重大教学事故发生。

师生的评价工作。教务处重点放在了教研活动、阶段性考试、学生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上。从教研活动情况看老师的工作状态,从学生成绩看师生的教学情况,从学生问卷和座谈了解师生的管理情况,对履职不到位的师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半期考试后向家长调查对本校教育教学满意程度,涉及课程设置、作息时间、作业、学生评价、教师(师德、专业知识、态度)、家校沟通等维度。问卷采用问卷星,家长会时将二维码贴于教室门口,家长扫码参与。共回收2004分问卷,各项指标非常满意、满意基本达到98%99%,其中对于课程设置、教师态度、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师德素养满意率均超过99%,不满意率低于1%

规范组织考试。本学期校内外考试19次,含新生入学考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课程体验活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成都市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每次还考试都编排考号、安排监考、分发试卷、考务室布置、考务安排;每次考试考务人员及监考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对缺席的考生能及时的与班主任及家长取得关系,查清原因。在阅卷过程中,教务员热情为老师们服务,考后及时通过网上阅卷系统统计处理成绩,并由专人进行成绩统计与各类数据分析,以便各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早地召开班科联系会,针对各班各类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

二、完成教务处各部门协调管理工作

教务处管理的部门较多,工作较为繁杂。我协助主任将这些部门工作梳理,各部门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1)严格规范管理本校学生学籍。严格执行学生入学制度:收户口本,填好报到注册表,核实学生户籍;新生学籍的网上录入;新生毕业生登记表、学籍卡的填写、收发;学生人数的统计,其中包括转入、转出、休学等学生,印发成绩册;三个年级学生学籍网上填报各类数据;特别是七年级的新生学籍和协助体育组上报特质健康数据。在期中、期末对各班学生人数进行清查核实,做好下学期九年级报名和八年级生、地会考准备。做好学生各项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做到科学规范,查找迅捷。

2)有序开展理化生实验。本期三个实验室对新进的实验器材做了认真登记,对实验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学生分组实验及教师外借实验器材的损坏、破损进行了详细记录,完整收回所有外借器材,加强安全设施和危险品的检查和管理,确保了本学期无任何事故发生,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协助完成了固定资产的盘点核实工作;完善补充了实验通知单与情况记录表;完善了实验室的仪器明细账和流水账,确保账物相符;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3)落实图书管理。暑假接收清点到馆小学和初中、高中教材教参,按年级和班额人数分放分发教材、学案、各种教学资料。接收、清点到馆新书;联系图书数据公司对图书及时进行加工上架。新增图书高中书库3484册,初中书库305册,书吧3848册。目前馆内藏书量为106150册,图书流通率达24%

4)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水平以课题研讨形式推进信息中心、中控室的管理。信息中心教师首先承担了学校信息技术课,还顺利完成了学校微机的维护与更新、辅助教学的软件开发、网上阅卷扫描分割以及智学网系统老师培训等工作。中控室老师较好地完成了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学校信号的调试、各种会议或活动的音响、各类考试的广播、教师经常性录课、多媒体的安装与使用等工作。

5)加强资料中心管理。由于教材征订滞后、各类培优资料需要、以及附属小学教学需求,油印数量急剧增加。三位老师经常加班加点,保证了资料及时而高效的印制。

三、完成学校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尤其是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纵深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1.加强综合实践关键能力研究。本学期再次邀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测量监测中心的专家前来指导我校构建的综合实践关键能力结构模型和要素水平。同时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专家郭元祥教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2.精耕细作,规范测评。经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测量中心沟通,四川省教科院本学期末将在四川省6个地市州11个区(市、县)抽样66所学校共计1万名学生参与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研工作,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学校课程实施背景调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网上调研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笔试调研。为了检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我校抽样七、八、九三个年级,共计2450余人参与本次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的样本分析工作将继续开展,为我校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二)各二级子课题组常规工作狠抓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下设二级子课题组本期作了扎实的研究及实施工作。分学科课题组组织了学科问题课题化的研究、课例研讨、评价工作,各学科必须在教研组上展示一堂学科小课题的公开课(开学第5周各教研组定上课教师、定课题、定上课时间),课题组派评委进行考核。 劳动技术组跨学科课题组本学期组织七八两个年级开展了种植探究活动,组织了中个活动的管理、实施和评价工作。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继续完善和推进“一体三翼”,促“三维一体”发展模式。注重关键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在课题研究中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主要成果二:进一步构建、完善和不断在实践中检验五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段六环模式。信息技术课题组积极推进学生成长档案的填写完善了学校教学资源库。推进了智慧课堂落地,助推教师平板电脑进课堂。目前,经过两轮的申请,学校已经为教师配备了140台教师平板,并进行了现场的使用培训;七年级3个班已经进入智慧课堂的试验阶段,下学期将全速推进,让智慧课堂在双中实验校落地开花,把学校四化理念中的“现代化”落到实处,展现出名校应有的气质。

(三)积极参与第十四届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年会

受疫情影响,第十四届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年会于2020102325日在线上召开,我校推荐的詹先斌老师参加说课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荣获全国一等奖。总课题组和各二级子课题组进行人员分工,分别参与了三天的线上年会,大家都表示收获颇丰。

(四)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综合实践活动各二级子课题组积极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工作有序推进。

三、完成各种评价,已评价促进工作的进一步推动

1.组织完成教研组(备课组)评价。本学期,教务处根据《双中实验校先进教研(备课)组校本研修评价实施方案》,按“基本建设、过程与发展、教研质量和加分项目”各项准确记分,历时半学期评出了2019-2020学年度先进教研组和备课组。通过评价导向,所有教研组、备课组能明确工作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方法,达到学校先进或创先进标准。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选修课评价。选修课是我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研组都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选修课,为促进该课程高质量实施,课题组组织了评价工作,期初组织评审组,不定期走入课堂听课,查看课堂状态,并根据评价量表分类做了评价。活动课每期会进行汇报课评比,通过组织评委深入课堂,查看资料评出李英华老师的《创意种植探究》等12堂课为一等奖,10堂课例为二等奖。

3.组织学校精品课评价。2020年12月起面向全校开展精品课程申报,包含“学科类”、“活动类”、“班会课”课程,通过教师本人申报、教研组初审、专家评审、全校公示等程序,评出精品课一等奖14节,二等奖39节;其中李举梅老师的《探究色光对蔬菜生长影响展评活动》等3节课获得活动类一等奖,张柔老师的《驿路梨花》等10节获得学科类一等奖,陈幸老师的《青春期异性交往》获得班会精品课一等奖。

所有评价活动都先研讨制定评价标准,聘请专业人员担任评委,初评后再终评,做到评价有据、公平公正,得到多数人员的认可。

课程与教学处工作复杂,我通过虚心学习,在大家的帮助下取得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些时候在安排工作时对教师的意见采纳不够,不够虚心;在一些安排上不能考虑到所有因素,还不够细致。希望来年通过努力能够得到改观。

课程与教学处    陈国华

2021年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