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西平莅临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作学术报告

[日期:2018-05-18] 作者:教科室 次浏览 [字体: ]

2018年5月16日,全国著名教育家、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陶西平先生莅临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并作学术报告。

上午8时许,陶西平先生来到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高校长、张校长、王校长、罗校助等陪同参观校园,高校长就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理念向陶老作了简要介绍。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有了初步感知后,陶先生来到学校课程改革展示栏,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策略、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果。随后,学校陪同领导向陶先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校十五年来积极努力探索的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重点深入地阐述了我校“自主合作探究”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开发与常态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学校文化隐性课程以及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高志文校长还就当下的教育现实问题与陶先生深入交换了意见,高校长说:“当前的学科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书本理论,轻社会生活和实践操作;重知识传授,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重分科推进,轻综合学习和应用;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等现实问题。因此,学校如果不能在课程建设上突破,再多的改革也只能是粗浅的‘面子工作’而已。基于此认识,学校确定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健全人格’为育人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通过课程改革,系统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来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之路。坚持不懈地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为我国基础教育在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陶西平先生在参观学校课改展板并与学校领导广泛交流以后,对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学校课程改革创新而又务实的行动表示高度赞扬。他说:“高志文校长是一位极具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的专家型校长。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抓住了教育的根本,真正让‘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落地。特别是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以培养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题,极具前瞻性的、创新性的将课程框架走向整体和综合,重视教育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做到了教与学齐头并进,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两者的契合点。”

下午3时至5时30分,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多功能厅座无虚席。陶西平先生在此作了题为《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关于课堂文化建设问题》学术报告。陶老以一位美国教师对美国教育的思考引入,提出中国的新时代呼唤中国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在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的八次课改历史基础上,陶老提出:课堂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当前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文化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是规范性与随意性的结合等观点。

陶老指出: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中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总和。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课堂文化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体现,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文化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学校教育水平的集中体现,而课堂文化又是课堂教学水平的集中反映。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更要重视学生每天在学校度过主要时光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应该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赋予课堂以生命价值。

学术报告中,陶老以大量的教育发达国家在课堂文化建设中的案例,总结其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宝贵经验,反思我们当下课程改革及课堂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他提出,建设我们的课堂文化要牢牢把握四点:目标的基础性;理念的人本性;价值的导向性;能力的关键性。陶先生说:“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这和阳光与空气对于万物生长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样,是学生人格、智慧、能力生长必要的环境与氛围。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好的课堂应有‘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应有‘三话’:自己的话、真实的话、有创见的话;应有‘三交’:交流、交锋、交融。”

最后,陶老勉励教育工作者:“要在转变观念中改革创新,要在更新思路中真抓实干,要在大胆实践中破解难题。”

学术报告由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局长李光纯主持。聆听报告的有双流区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及教务处主任,各幼儿园园长,区教育局机关科室负责同志区研培中心全体研培员区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导师和学员以及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