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老师人人献课

[日期:2023-12-14] 作者:政治组 次浏览 [字体: ]

      王静老师担任本学期道德与法治组人人献课教师,她的授课主题是《家的意味》,本堂课体现了健全人格、学科微课题等特色,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内容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的内容,本课时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引导学生理解概括“家”的内涵;二是强调“家”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回归小家到建设大家。

在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他们的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需要在意识和行动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和引导。

基于以上认识,对本课的教学线索做了如下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短剧片段一,分析两位主人公是亲人关系的关键语句,理解家的内涵。

2、通过观看短剧片段二,感悟家书中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真挚的归家之心;通过对家的吸引力的分析,体会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和关爱家人的意识。

3、通过课前调查和微课题的讨论,提高对家庭中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的分析能力,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促进代际交流和互动,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的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4、通过观看流浪大英博物馆文物资料和《当归故里》文物回归原创曲视频片段,增强对亲情之爱和家国之爱的理解,树立家国共建的责任意识。

5、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学习目标解读:

1)通过观看短剧片段二,了解流浪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它们与家人之间的亲情之爱,从“正面情感”中激发学生和家人之间的正向交往。

2)通过课前调查和微课题的讨论,厘清家庭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学习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要理智进行自省和反思,以积极开朗的性格面对家庭矛盾,让日常生活充满快乐和爱意。

3)通过观看流浪大英博物馆文物资料和《当归故里》文物回归原创曲视频片段,培养爱家、爱国的民族情感。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