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文创班课程与教学实施方案

[日期:2018-04-27] 作者:语文组 次浏览 [字体: ]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文创班课程与教学实施方案

文创班备课组

一、办班依据

我校是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将国家级示范校双流中学初中部分离出来新建的现代化学校,具有相对优势的教育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环境优美的校园;完备、先进的基础设施配置;优秀的教师资源和突出的科研优势;丰富的课程安排和对外交流。这些都为我校的文创实验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 、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八项智能,而且在某一两个方面有着突出的能力。所以,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留意并发展学生特别突出的其他方面的智能,是符合人的智能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以上教育理论的认识,我校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特别加强艺术鉴赏、文学欣赏和创作的教学。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在人文学科方面加快发展,尤其是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音乐、美术的鉴赏与创作能力得到突出的发展。文创实验班将成为我校实践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田”。

二、培养目标

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加强基础阅读和写作训练,特别加强艺术鉴赏、文学欣赏和创作的教学。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在人文学科方面加快发展,尤其是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音乐、美术的鉴赏与创作能力得到突出的发展。在各级各类展示活动和竞赛中创造佳绩,为国家级示范高中输送优秀的文科人才。

三、文创实验班的课程设置构想

(一)课程设置

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A.全面发展,重文不轻理;

B.注重能力培养,人文学科要体现“宽(认知视野宽)、厚(文化积累深厚)、实(实践性强)”的原则;

C.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重在阅读和写作实践;

D.发展人文特长,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更大空间。

2.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

文创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四个板块(其中基础课程主要是国家课程)。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实施

1.基础课程:

A.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及其课时与标准班一致。

B.语文基础课时:初一全年每周9节(含2节特色课);初二全年每周8节(含2节特色课);初三全年每周8节(含2节特色课)。

C.政治历史课时:初一全年每周3节(各含0.5节特色课);初二全年每周3节(各含0.5节特色课);初三全年每周3节(各含0.5节特色课)。

2.特色课程:

A.增加阅读课1节。与学校“全员阅读”课题相结合,目的在于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增加学生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B.增加写作课1节。开发文创班写作的校本课程,把文创实验班的写作教学与教研组语文写作实践课题研究的活动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C.增加艺术课一节(音乐、美术间周一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美的感受,提高认识、理解和鉴赏能力,逐步形成审美趣味。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文创班特色课程——阅读课程设置方案 (表一)

年级

阅读课程内容

阅读书目

必读书目

选读书目

七年级上期

记叙文阅读:

1.认识记叙文的多种表现形式;

2.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了解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文学作品:学习现代诗歌(一):诗歌的语言与修辞。 

1.《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2.《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3.《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小故事大智慧》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4.《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5.《格林童话》

6.《论语译注》

7.《文化苦旅》

七年级下期

记叙文阅读:

1.探究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2.掌握记叙的要素和记叙的顺序;

3.懂得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阅读:

1.掌握科普小品的文体特点;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文学作品:学习现代诗歌(二):诗歌的主题与情感。

1.《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2.《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3.( Q: L- ]) e2 _/ x' q$ d
平庄雅啸《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1.《于丹论语心得》

2.《唐诗选》

3.《居里夫人传》

4.《我的父亲邓小平》

5.《致加西亚的信》

6.《知道点中国文化》

八年级上期

记叙文阅读:

1.掌握记叙的中心和材料;         

2.懂得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说明文阅读:

1.掌握说明方法;

2.掌握按空间方位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顺序;

3.了解新闻报道、通讯、解说词的特点。

文学作品:学习现代诗歌(三):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2.《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简爱》

2.《三国演义》

3.《宋词选》

4.《毛泽东传》

5.《巴黎圣母院》

6.《欧也妮·葛朗台》

7.《中华散文百年精华》

8.《孙子兵法》

9. 《知道点中国哲学》

八年级下期

文学作品:

1.学习借物抒情、言志、喻理的散文;                  

2.品析叙事散文的人物形象;

说明文阅读:

1.体味说明语言的科学、准确;

2.学习阅读现代科技文;  

议论文阅读:

1.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

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古典诗、词、曲。

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2.《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3.《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匹克威克外传》

2.《麦田里的守望者》

3.《围城》

4.《普希金诗选》

5.《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6.《老人与海》

7.《家》

8.《外国名家散文经典》

九年级上期

文学作品:

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2.了解传记作品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阅读:

1.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理清论证结构。

3.体味议论语言的严密、有力

1.《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平庄雅啸,平矿中

2.《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3.& I. ]" }1 h& r: b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1.《唐吉诃德》

2. 《红楼梦》

3. 《鲁迅作品精选》

4. 《战国策》

5.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6. 《知道点中国历史》

九年级下期

文学作品:

1.学习欣赏长篇小说

2.学习人物形象分析,感受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3.了解戏剧、影视作品的特点

1.《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2.0 u6 f  W0 @  P6 _www.yxlt8.cn《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3. 《泰戈尔诗选》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1.《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2.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3.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4. 《培根人生论》

5.《元曲三百首译析》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文创班特色课程——写作课程设置方案(表二)

年级

写作内容

写作目标

七年级上期

基础训练(一):语感的培养

培养语感,以提高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

基础训练(二):观察

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积累说话和写作的素材;培养推敲字词、语句的能力。

立意和选材:记叙文的选材立意

掌握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方法。

七年级下期

结构和组织:条理有序、结构完整

认识叙述和说明的结构特点,以培养条理有序、结构完整的表达能力。

叙述和说明的技巧

掌握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技巧。

语言的清晰扼要

培养生动、清晰、扼要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专题:搜寻和整理

培养搜寻和整理作文材料的能力。

文学入门(一):诗歌的写作

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学习诗歌的写作方法。

应用文写作(一):日记、书信

掌握日记和书信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写作发散:游记的写作

掌握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八年级上期

基础训练(三):美感的培养

感受语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以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基础训练(四):联想

培养联想能力,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立意和选材:描写和抒情

掌握描写、抒情的立意和选材方法。

结构和组织:情景交融、有分有合

认识描写和抒情的结构特点,以培养情景交融、有分有合的组织能力。

八年级下期

描写和抒情的技巧

掌握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技巧。

优美感人的语言

培养用优美感人的语言组织作文的表达能力。

写作专题:修改作文

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提高学生作文的自我审视。

文学入门(二):散文的写作

提高散文的欣赏能力,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

应用文写作(二):启事、申请、通知

掌握启事、申请、通知的规范写作方法。

写作发散:读后感的写作

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九年级上期

基础训练(五):语言的逻辑

建立语言的逻辑概念,以明白用语准确严密的重要性。

基础训练(六):想象

培养想象能力,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立意和选材:说明和议论

掌握说明事理、议论的立意和选材方法。

结构和组织:层次分明、周密全面

认识说理和议论的结构特点,以培养层次分明、严密周全的组织能力。

说理和议论的技巧

掌握说理和议论的表达技巧。

九年级下期

语言的精确有力

培养语言精确有力的表达能力。

文学入门(三):小说、戏剧的写作

提高小说和戏剧的欣赏能力,初步掌握小说和戏剧的写作方法。

应用文写作(三):广告

掌握广告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写作发散:杂感和随笔的写作

掌握杂感和随笔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写作专题:综合作文

整体掌握作文的习作,准备中考。


3.选修课程实施:

文创班选修课的实施与学校的语文学科的选修课安排基本一致,根据学校选修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文创班的选修课程亦分为三种:

A. 社团性选修课,如春芽文学社,文创班每个班级比其它班型多3个参与名额,固定在社团内进行采风、写稿、编辑和校对校内杂志《春芽》等活动,以切实增强文创班学生的创作和应用能力;

B. 兴趣特长性选修课,如每周四下午的语文学科的“播音主持与新闻采编”选修课程,文创班每个班级比其它班型多3个参与名额,从形体、发声、台风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的播音和主持能力,积累演讲、思辨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实践的能力,综合提高文创班学生的应用能力;

C. 学科拓展性选修课,如每周一晚自习第二节,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安排,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文创班特色课程——学科拓展性选修课课程设置方案(表三)

年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期

古代诗歌欣赏与创作

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量,引发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培养语感,提高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中外童话、寓言欣赏与创作

了解童话、寓言作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人文思想和童真世界,用童真美好的心灵感受世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七年级下期

中外神话欣赏与创作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外神话的各自特点和主题异同,初步了解神话与文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现代诗歌欣赏的创作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总体发展、表现方式和文学史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

八年级上期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与创作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散文的总体面貌、表现形式、文体知识和文学史知识,努力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

演讲与辩论(一)

通过观摩、感受演讲、辩论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八年级下期

中外传记作品欣赏与创作

以励志教育为主,引导学生从中外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汲取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初步了解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同时激发对传记作品阅读鉴赏的兴趣,尝试对人物的观察、描写与评述,提高读写能力。

演讲与辩论(二)

通过分析研究演讲、辩论范例,在演讲和辩论的实践中形成并提高演讲和辩论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初步具有书面演讲的创作能力。

九年级上期

中国小说欣赏与创作

帮助学生培养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初步分辨不同时代、流派和风格特征,养成初步鉴赏能力;借助片段的阅读,汲取艺术及思想养分,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获得某种写作技巧。

中国戏剧名著欣赏

通过中国戏剧名作片断的诵读和欣赏,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常识,从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营养,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审美修养,激发艺术欣赏与创造能力。

九年级下期

先秦诸子散文欣赏

通过学习先秦诸子散文选段,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认识,培养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发展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能力。

外国小说欣赏与创作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欣赏,简约介绍创作方法、流派及史的轮廓,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为目标。


4.活动课程的实施

活动课程是对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知识的最佳途径,它包括集体实践活动和个人实践活动两部分。

(1)集体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人员、时间相对集中的实践活动。根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及文创班的具体目标要求,文创班每年均实施开展以下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A.校“人文艺术节”:文创班作为“人文艺术节”的核心力量,每年均在文创班备课组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积极参加“人文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如现场作文大赛、现场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声乐演奏比赛、现场舞蹈大赛、演讲比赛等,更积极准备精心打造人文艺术节的汇报演出;

B.大型外出实践活动: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活动相结合,七年级到杜甫草堂、武侯祠、黄龙溪等文化名胜地进行课题研究,八年级到彭镇种植基地进行种植研究,并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C.小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以文创班为基础,分别在七、八年级开展一项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研究,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实践能力;

D.编书实践:指导文创班学生把自己的习作编辑成册,自己设计版式和封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找到印刷厂印制成书,并要求他们要把书推销出去,来收回各自的印书成本。以此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编辑能力、语言交流合作的社会应用能力。

     (2)个人实践是指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专题调查、访问以及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服务社会,如文创班全数参加课题“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的能力、解决事情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文创实验班的课程目标与评价

(一)课程目标

1.基础课程的目标:与教育部颁发《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一致

2.特色课程的目标:

阅读课程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为目标,掌握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的技巧,在阅读课上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实验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写作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贴近学生实际,教会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教会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3.选修课程的目标

A.遵循初中语文教育的规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

B.从不同侧面“盘活”语文教学资源,以课堂学习做基础,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环境。

C.增加学生阅读量,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着重发展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4.活动课程的目标

A.学会从自然、社会、人文等资源中获取知识拓展和鉴赏的能力。

B.学习调查、走访、分析、汇总、建议的实践过程,提高自身积累、感受、思考、应用、发现、创新的能力。

C.学生能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艺术能力。

(二)课程评价

    我校文创实验班的总体目标是: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突出学生的文艺特长,并引领其他学科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文创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进入国家级重点高中,乃至大学学习并逐步发展成某方面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的课程评价为“1N”的多元综合评价制度。

1”就是学业考试评价: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科目应领先于学校年级平均分,理科学科应保持相对的平衡发展。

N”就是多元化评价:1.硬性指标:写作评价:对学生的作品汇总评价,每学期应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在各级写作比赛中有较好名次;艺术类评价:在各级各类展示活动和竞赛中获得较好名次。2.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获得学生成长的评价素材。3.学校、家长、社会评价。

四、关于文创实验班课程设置的思考

1.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校应根据文艺实验班学生的各自特点,实施相应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学生所学各有所长,所以在文艺特长和学科学习上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如何摸索学生教育规律,协调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改变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偏好,是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由于文创实验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文艺特长或文艺发展趋势,可能会对理科教学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所以,要加大文创班理科教学管理力度,优化师资配置。

2018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