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旧课标之变,共探有效课堂之路

[日期:2023-05-01] 作者:语文组 次浏览 [字体: ]

立足新旧课标之变,共探有效课堂之路

暮春四月,草长莺飞,在这繁花似锦、万象更新的季节里,四川省教育学会2023年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成都立格实验学校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于2023427日盛大召开。趁此之际,来自四方的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齐观摩,共探讨,欢赴一场教育的盛宴。

本次研讨会由两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由两名一线教师围绕统编版教材9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歌《行路难》依次进行献课。第二个环节则为专家现场点评。

首先,来自成都立格实验学校的余春燕老师围绕《行路难》,设计了一堂单篇教学课。课堂伊始,余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已学过的诗人李白的四篇诗作,从诗歌情感表达的不同引入了本课教学。接着,余老师抓住诗眼“难”,为学生提供了精读诗歌的具体方法。她以吟读为起点,指导学生从停顿、抑扬、重音等角度通过自由朗读、合作诵读等方式读出诗人心境的变化。在学生进入诗歌情境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和艺术手法来品读诗人李白深层丰厚的情感。

基于余老师的单篇教学,来自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的朱莉老师贯彻了余老师为学生搭建的精读诗歌的学习支架,以“1”+“X”的方式,以《行路难》为教读指导,组合了课内外的其他三首诗作进行群诗教学。朱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为什么编者要在九年级选编这篇课文?”这一问题巧妙地引出课题——《沿诗中之“路”,吟“难”·品“难”》。课堂主体则由两个活动有序衔接。学生在活动一——“为这首诗着冷暖色”中,感受了本诗色彩鲜明的意象,体会了李白来路之“难”,但他得以挣脱,走向了自由的超脱心境。接下来,朱老师推出第二个活动——“沿‘路’溯游从之,在时空的长路上有人与李白的‘难’呼应吗?”学生紧扣“舟”这一核心意象,分析品味了柳宗元、刘禹锡、苏轼、李白是如何借诗抒写自身走过的人生之难,树立的人生之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朱莉老师格外注重调动学生已学诗文,并在学生知识空白区给予合理丰富的文化背景输入。

两位老师各具特色的诗歌教学课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单篇古诗教学和群诗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教学范式。

研讨会最后,成都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四川省中语会副理事长王秉蓉老师立足新旧课标变化的教育浪潮,就两位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王秉蓉老师指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实现有效课堂,需要密切关注几个方面。第一,只有语文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让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自然浸润。第二,要营造合适的学习情境,关注文本的三大层次,即文本内的联系、文本和作者的联系、读者和文本的联系。第三,关注课堂活动过程,重视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此外,王秉蓉老师还鼓励大家要不断保持阅读,广为涉猎,赋能自身。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今天的这场语文教学盛宴将引领诸君细细咀嚼品味,思考提升,内化成教育前行的动力。即使我们脚下的土壤不同,但我们头上是同一片天空,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撰稿人:张露

审稿人: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