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组健全人格专题研讨会—程序教学中如何融合健全人格教育

[日期:2023-06-07]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字体: ]

专题研讨会主题:程序教学中如何融合健全人格教育

时间:2023519日上午8:309:30

地点:三楼微机室2

参会教师:付秀军、唐军、旷勇、詹超、陈亮

主持人:付秀军

主要发言人:付秀军、旷勇、唐军

会议成果:见下表

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名字正式改成“信息科技”。这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第一次有了课程标准,同时名字由信息技术变成了信息科技,科技即科学和技术,多了“科学”这个元素,无疑地位是有所提升的,这也与强基计划中的“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等表述直接关联。    “高端软件”、“智能科技”这与编程教学直接关联。程序教学模块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究竟与学校的健全人格培养目标体系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我们需要通过研讨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并通过具体的课例来得以体现。

我们梳理了近几年健全人格典型课例中的程序设计模块教学设计,对健全人格学习目标和融合方式与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程序模块的健全人格典型课例 

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学习目标解读

融合方式与策略

勇者之路—Python海龟画图 

(1)通过《战狼》视频片段引入和后续营救人质的整体情景化设计,鼓励学生做生活和学习中的勇者,坚定前行,越挫越勇,同时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2)在通关过程中,鼓励先通关者指导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帮扶,先行者带领全体学生(队员)集体通关,促进人际交往。 

为学习任务附加情景。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融入。 

Python评分计算程序设计 

(1)通过对评分程序的逐渐求精的过程让学生懂得主动维护比赛或竞争中的公平、公正,并能思考保障公平公正的方法与措施;(2)通过教学学活动中音乐元素的渗透初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能够对美的事物敏感、且能共鸣。能欣赏优美的音乐,能为维护美、追求美而行动。 

学习活动任务设计。

学习活动中的附加元素。 

绘制大运会体育馆导航路线图 

(1)通过学生为大运会服务充当志愿者为游客导航带路,设计体育馆的路线,来增强学生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也是大运会志愿精神的体现。(2)通过学生在设计多个导航路线的实践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思考,分享,交流表达。培养了通过已知探究未知,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任务附加情景。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融入。 

冰雹猜想的验证—用Python编制程序进行数学探究 

(1)通过将游戏的过程转换为算法,再将算法逐步转换为程序,启发学生了解现实应用、算法与程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思想,引导学生发现现象与本质的必然联系。(2)将数学世界难题与编写程序联系起来,揭示程序的底层是数学和逻辑;程序不仅可以解决现实应用问题,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编写程序也是一种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程序设计的过程、方法和原理。

程序设计的功能和应用。

我们已经开始追求学科教学内容与健全人格教育的自然融合,由外在转向内在,挖掘学科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