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python程序

[日期:2022-02-25]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字体: ]

教学设计分析与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知识:认识什么是python;掌握python中print()函数的使用;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 

问题解决:能够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找到类似事件中的规律;将未知的归纳总结并套用已知的模式。

学科思维: 化繁为简;学会用计算机思维来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 节《我的第一个python程序》。主要包含在python中利用print()函数编写我的第一个python程序,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在python中使用print()函数,运行程序,而且能够认识到python语言的神奇之处,掌握python的基本语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动机

该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愿意接触和学习新事物,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3.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不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在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有一定的困难,不同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动手操作能力也会有一定差距。

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python中使用print()语句的方法;

2)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练习与尝试,体会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2)通过课堂分享与交流,能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健全人格体现 

1)初步使用python编程,感受python语言的丰富功能,增强学习python编程的兴趣;

2)在调试程序过程中,培养高效、严谨的思维习惯;

3)通过交流讨论来完成任务,增强互助协作精神,养成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在python中print()函数的使用方法。

难点:使用print()函数时,格式的注意事项。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通过构建微项目开展教学。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项目之中,通过问题解决模式操作形成计算思维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路径

本节课围绕可视化的微项目实践开展教学,利用结构化理念指导下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计算思维具体实践的三层结构操作构建完整的项目实践过程。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把学习内容贯穿到故事线中,将学习内容具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保洁阿姨与商场导航机器人门童娇娇有趣对话。

提问:阿姨与机器人门童的实现交流,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观看带入故事情境思考

 

学生回答:编写程序实现的!

设计意图

利用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入

讲授新课

一、提出python

讲述程序:预先在机器人中编写智能程序就实现了!而编写这样程序最多编定语言很多,小问:同学们知道有那些吗?

Python是编写人工智能程序最流行的程序。介绍如何打开python.介绍其界面

鼓励学生在计算机上找到python,打开python,并在界面上输入早上好娇娇与其打招呼。

操作任务1:同学们打开python.

讲述:直接输入想说的话话,并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要让计算机去做什么,必须发出指令。

 

学生听,思考。

学生回答.

 

 

 

 

 

打开python,观察python的界面组成。

 

设计意图

打开python,引出编程的概念

二、介绍python的语法

1、介绍python编程中重要的指令print()

print()函数的用于输出显内容:

如:print(娇娇上午好)

print()“”必须为英文下输入的。

操作任务2:学生完成同样的操作?

 

动手实践在编程界面试一试编写print

成完任务2后,试试把print代码变下如下所示,什么什么问题,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aprint(你好,娇娇

bprint(“你好,我叫欢欢”)

C:Print(“你好,我叫欢欢" )

dprint("你好,我叫欢欢)

 

利用已学知识观察题目,找出错误。

学生回答a,b,c,d的命令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必须是英文符号

显示的字符加引号

“”()必须成对用

注意英文大小写

 

与老师一起总结print()函数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

操作完成任务1、2,print()函数使用规则的进一步加深实践、测试、调试

(调试程序中出现错误,找到解决方案)

三、进一步了解python

print()函数不仅能让电脑在屏幕上显示文字,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我们再来试试吧。

操作任务3:

print(“8+5”)

print(8+5)

print(“8+5=”,8+5)

print(2*4)

print(4/2)

print('*'*5)

print(“习大大”*5)

提问学生操作并思考:

1、加不加“”的区别?

2、*  , /是什么意思?

3、“” ‘’,*5,是什么意思?

3位学生展示,并回答提问,若有错,请其他的同学补充提问题。

 

 

 

完成任务3:在计算机上尝试利用print()函数打印其他语句。

并思考3个提问:

  

 

学生展示print语句,回答老师提问

 

 

老师小结:总结引号的作用:打印字符不加则进行计算

*、/表示乘除的计算机

,表示的内容分隔

“”‘’功能类似

*5,显示的倍数。

由此可见:

print()的功能:显示输出字符、还可以计算出再输出。

学生听,并记到教材上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语句的对比,找出规律,总结规律。理解与质疑

实践、测试、调试

(调试程序中出现错误,找到解决方案)

课堂延伸

问题:我们发现有同学输入代码马上就执行显示,错了不能修改,要重新输入代码,

效率极低且不实用。怎么解决呢?

提问:这样的结果怎么打印呢?

        *

       * *

      *****

1、学会从IDLE编程环境进入代码编程环境。

2、尝试打印出第一行的内容。

3、在代码编程环境中输入并运行。

意图

通过解决更难的问题,引出另外一种编程模式。提出新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总结

总结:

1、print()函数的用法

2、两种编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