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第三单元功与机械

[日期:2015-03-24] 作者:物理组 次浏览 [字体: ]

第三单元 功与机械

第一节 简单机械(2课时)

. 教学目标

1、 理解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分类

2、 会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重点

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组特点的应用

突破方法

通过典例分析和练习突破难点

一.课前自己复习、回忆完成理科爱好者上面的考点部分

二、例题:

1、2014•海南)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C

 

A

核桃夹

B

羊角锤

C

筷子

D

起子

2、如图所示,杠杆AOBA端挂重为G。的物体,B端挂重为G的物体,杠杆平衡时AO处于水平位置,若AO=BO,杠杆自重不计,则GAGB的大小关系是:

AGA>GB  BGA=GB CGA<GB  D.无法比较

32014中)如图所示O为杠杆MN的支点,OMON=34,物块AB分别挂在MN两端,杠杆恰好平衡,已知物块AB的体积之比为21,则AB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C

 

A

32

B

43

C

23

D

34

4(2014桂林)小明利用如图5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8.(3分)(2014凉山州)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52014化)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B:教育】

 

A

一直是省力的

B

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C

一直是费力的

D

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6、如图所示装置中,均匀木棒AB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一固定定滑轮,另一端用线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使木棒保持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T(棒和悬线足够长)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7、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

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

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该装置的机被效率为0.7,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60 N    B. 126N     C. 180N      D.257.1 N

92014年河南省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图6所示的滑轮组下而,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  B  】  

    AA上升  BA下降    CAB均静止    D.无法判断

1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如下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   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   F(大于、小于、等于)

112014淮安)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装置图.

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长度,应将杠杆调节到 水平位置 平衡,如果杠杆的左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  端调节.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探究杠杆平衡所遵循的普遍规律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F1l1=F2l2 (用字母符号表示).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0.5

10

1

5

2

0.5

15

1.5

5

3

1.5

20

3

10

4

2

20

4

10

3)图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每个钩码受到的重力是0.5N,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的拉力是 2 N;拉着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并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y-com

三、课后完成《理科爱好者》作业。

四、评讲作业。

注:例题1课时完成,作业评讲1课时完成。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功率 机械功率 机械能(4课时)

.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功率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

2、 知道机械能以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重点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以及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突破方法

通过典例分析和练习突破难点

一.课前自己复习、回忆完成理科爱好者上面的考点部分

二、例题:

12014滨州)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升重物,每只滑轮质量均相同,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使用C滑轮组与使用D滑轮组一样省力

 

B

使用D滑轮组最省力

 

C

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C滑轮组

 

D

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B滑轮

2、(2014长沙)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右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的重量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G1=G2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若G1>G2,则拉力做的有用功相同   
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3、(2014包头)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当用竖直向下2N的力F1拉重为1N的物体A时,能使物体B以0.6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若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B时,能使物体A以0.3m/s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6N B. 拉力F2大小为10N

  C. 拉力F2的功率为1.2W D. 拉力F1的功率为0.4W

4、小明同学利用圆珠笔杆、钢丝、细绳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其匀速提升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1/3

B.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1/7

C 用该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钩码,机械效率相同

D.用该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钩码,机械效率不同

5、(2014•长沙)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2A.从O 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减  

B.从O 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

 C. 从O 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

D. 从O 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一名工人用如图11所示的滑轮组提起450N的重物,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重物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则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

9、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

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

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斜面粗糙程度

物重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J

总功

W/J

机械效率

η%

30°

粗糙

1

0.5

0.7

1

0.5

0.7

30°

稍光滑

1

0.5

0.6

1

0.5

83

45°

粗糙

1

0.7

0.9

1

0.9

78

1)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

2)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

4)若要验证猜想D,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_______________不改变。

10、如图.质量为800kg的小轿车.每个轮胎与地而的接触面为200cm2

 (1)小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g1ONkg)

(2)该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8min.用了1Omin.如果小轿与三的功率为60kw,求它的速度和牵引力各是多大?

11、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g10N/kg,。求在此过程中:

 1)人做的有用功为多大? 

 2)人的拉力为多大?

   3)人拉力的功率为多大?

12、是某水上打捞船起吊装置结构示意简图。某次打捞作业中,该船将沉没于水下深

  处的一只密封货箱打捞出水面,已知该货箱体积为5 0 m3,质量是200t

  (1)货箱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货箱完全出水后,又被匀速吊起1 m,已知此时钢缆拉力F1×10N,则在此过程 中拉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起吊装置的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若货箱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是被匀速提升的,请分析在此过程中,货

箱所受浮力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水的密度为1.0×10kgm3g10Nkg

三、课后分两次完成《理科爱好者》作业。

四、评讲作业。

注:例题分2课时完成,作业评讲2课时完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