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第二单元压强浮力
[日期:2015-03-24] | 作者:物理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第二单元 密度 压强 浮力(10课时)
第一节 密度(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用密度的公式
2、 熟记水的密度,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重点
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运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解题
突破方法
通过典例分析和练习突破难点
一.课前自己复习、回忆完成理科爱好者上面的自主学习部分
二、例题:
1、在下列的动物中,质量可能是2kg的是:
A、一只老母鸡 B、一只老鼠 C、一匹马 D、一只麻雀
2、(2014黄冈)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密度增加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985( )
A.t B.kg C.g D.mg
4、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无关
B.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有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5、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工作台上
B.使用前,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尺中央的刻度线
C.天平的右盘放置需称量的物品,左盘放置砝码;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指针尖对准分度尺中央的刻度线,此时所称量物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的示数之和
D.可以用手直接从砝码盒中取砝码
6、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9所示。
⑴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⑵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 10所示A一B一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10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为 kg/ m3。
⑶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 偏大还是偏小?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7、小星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
(1)天平平衡时如图10所示,石块的质量m=________.
(2)小星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11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________.
(3)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________,石块密度为________(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8、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按_______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
(4)图16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
倒出油的质量(g) |
倒出油的体积(cm3) |
油的密度(g/cm3) |
34.1 |
|
16.8 |
|
|
三、课后完成理科爱好者23到24页作业
四、评讲作业。
注:作业评讲1课时完成。
课后反思
第二节 压强(4课时)
教学目标
1、 压强的概念
2、 实验探究固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 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5、 大气压的存在和产生现象
6、 测量大气压的方法、托里拆利实验
7、 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大气压的生活现象
重点、难点
实验探究固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测量大气压的方法、托里拆利实验
突破方法
重现实验和例题的讲解
一. .课前自己复习、回忆完成理科爱好者上面的自主学习部分
二、例题:
1、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B.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C.载重汽车装有许多很宽的车轮 D.滑冰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
2、图1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像。设液体
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和ρ乙的关系是
A.ρ甲<ρ乙 B.ρ甲p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3、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4、(2014黄冈)25. 以下选项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 B.正在漂流的一只“橡皮船”
C.正在空中滑翔的“雄鹰” D.地面上刮起的“龙卷风”
5、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ρ盐水>ρ水):( )
A、a点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 B、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C、a、b两点的压强相等。 D、b、c两点压强相等。
6、如图,对于水中正在上升的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7、如图3所示.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8、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所示旋转,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则满足P<P0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9、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2所示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10、小明在一个塑料瓶的侧壁上戳了三个洞用来探究水的压强。他在探究报告中画出了图中所示的四种水流喷出时的图示,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 比较实验的甲、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12、晓丽想要探究“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规律”,她首先做了如下实验:
如图,将托盘天平的左盘扣在支架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一袋绿豆源源不断地从同一高处撒到左盘上,发现天平指针偏转并保持一定角度,左盘受到一个持续的压力。
容器中气体分子碰撞器壁的现象与上述实验现象十分相似。可见,容器中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时也会产生一个持续的压力,而 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
(1)上述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 法。
(2)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①晓丽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简化:
a、容器为长方体;
b、容器中的气体分子不发生相互碰撞;
c、容器中气体分子分为6等份,每一等份中所有气体分子均与器壁的一个内表面垂直碰撞;
d、所有气体分子的速度均等于它们的平均速度v;
e、所有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均为完全弹性碰撞(详见②中“c”).
②已知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个数为n0。晓丽推导出了气体分子的数学表达式。她的推导过程如下:(请将推导过程填写完整)
a、单位体积垂直碰撞到任一器壁的气体分子数n= ;
b、△t时间内垂直碰撞到某一器壁△S面积上的平均分子数△N= ;
c、由于是完全碰撞,因此△S面积上所受的平均压力F与△t的乘积为:F△t=△N.2mv;
d、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公式为:P= 。
三、课后分二次完成理科爱好者30到33页作业
四、评讲作业。
注:学生自主学习部分自己对答案,例题分2课时完成,作业评讲2课时完成。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浮力(4课时)
教学目标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掌握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利用浮力的公式进行计算应用
重点、难点
浮力的概念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用浮力的公式进行计算应用
突破方法
通过重现实验和反复练习和例题的讲解突破难点
一课前自己复习、回忆完成理科爱好者上面的自主学习部分
二典例分析
1、如图9甲所示,在—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9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 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 D.高低无法判断
2、为了支援四川灾后重建,海外华人华侨捐赠的物资将陆续运抵我国。若一艘满载赈灾物资的货轮从海上进入长江后,轮船所受的浮力(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3、一长方体铁块按图4甲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
关系的图像是
4、(2014遂宁)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
A.下沉,变小 B.下沉,变大 C.上浮,变小 D.悬浮,不变
5、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漂浮,浮力为6N B.物体悬浮,浮力为5N
C.物体漂浮,浮力为5N D.物体沉底,浮力为6N
5、如图3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C.F甲<F乙D.F甲>F乙
6、(2014眉山)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盛有甲、乙两种液体,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后(无液体溢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F甲、F乙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 F甲=F乙 F甲′<F乙′ B. F甲<F乙 F甲′=F乙′
C. F甲>F乙 F甲′=F乙′ D. F甲=F乙 F甲′>F乙′
7、(2014丹东)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后,在乙容器内放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放一个小球悬浮在水中,此时,甲、乙、丙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B.三个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将上浮
8、(2014十堰)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实验步骤C和D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步骤B和______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步骤A和______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3)此物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g/cm3。(2分)
9、(2014达州)如图,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在A、B两端分别挂有边长为10cm,重力为20N的完全相同的两正方体C、D, OA∶OB=4∶3;当物体C浸入水中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均处于张紧状态。(g=10N/kg) 求: |
10、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 、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 总重为4N , A 底部与浮子B 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 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 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 浸人水中的深度始终为5cm ,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浮子B 重0.5N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求:(1)泡沫塑料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B 体积应为多大?
三、课后分三次完成理科爱好者36到39页作业
四、评讲作业。
注:学生自主学习部分自己对答案,例题分2课时完成,作业评讲2课时完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