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提升总复习专辑(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日期:2023-05-08]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

(一)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二)秦始皇创立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1、皇帝制(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览军政大权。)

2、设三公”——丞相(掌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3、地方----建立郡县制(奠定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思想)“焚书坑儒”(钳制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三)西汉---汉武帝(大一统)

政治方面:推恩令刺史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③盐铁官营专卖;④统一货币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四)东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措施:多次(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五)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

1、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2、科举制的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六)唐朝

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扩大国学,进士科逐渐成为主要科目;武则天---创立武举,殿试;唐玄宗---诗赋成为科举主要内容);

(七)宋朝---宋太祖加强君主专制

1、分化事权,削弱相权2、文官担任地方知州;3、设“通判”(兼有行政和监督权)4、设“转运使,财政权收归中央

2、宋朝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形成文教发达的文治局面。

(八)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九)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

1、“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2、设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东厂。(厂卫制度,空前强化皇权

(十)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皇帝);军机处是辅助皇帝的中枢机构(跪受笔录,无实权)        

2、文字狱。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 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评价:

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如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

③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如元朝的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

①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阻碍历史发展。

②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如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