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下)历史组微课题开展情况汇报
[日期:2023-04-12] |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2—2023年度(下)历史组微课题开展情况汇报
本学期历史组在学校课题组的统筹规划下进行了微课题的研讨和实施,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
在第一周教研组会议上,我组集中学习了高校长“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的讲座,领悟微课题实施的基本理念,研讨历史学科微课题实施的策略,形成了本学期的微课题序列。序列如下:
课题名称 |
班级 |
实施时间 |
主研人 |
《讲岳飞故事 探岳飞死因》 |
7.13 |
3.14 |
何玲 |
《中考26题的共性探究与实践》 |
9.16 |
第11周 |
范勇波 |
《晚晴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初探》 |
7.3 |
第16周 |
王君 |
《中考热点复习探究》 |
9.12 |
第12周 |
王小玲 |
探五星红旗能在联合国迎风飘扬的始末原由 |
8.14 |
13周 |
李然 |
郑和船队真实性探究 |
7.8 |
第14或15周 |
晋云萍 |
第二,2月24日,全组进行了微课题实施的专题研讨。形成了历史学科实施微课题的基本策略:
-
从课标出发,研读2022版新课标,思考新课标与微课题实施的内在关系,我们认为: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我校微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具有高度一致性,即:都是考察学生在一个复杂、多元的情境中综合运用主干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
从学科本身出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选取有探究价值、符合学生认知的课题;以八年级下册为例,在每一课结束后,教材都设计了学生探究的课题,如:八年级下册18课课后活动—“查阅有关报刊或互联网资料,了解亚太经合组织有多少个成员。中国参加了哪几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个问题,就可以加以改造形成微课题,为学生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成就提供帮助。
-
从学生生活出发,构建微课题研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如关于俄乌战争,我们可以设计北约组织的形成与东扩的课题,实现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关联;
-
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关注课题的科学性、趣味性,还应该关注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如:异质学生如何构建合作单位,如何迅速有效组织讨论,如何简明扼要的表达观点;
-
微课题探究应关注形成微课题探究的可视化成果—物化成果。因为物化成果最能显性的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第三,前期微课题实施存在的问题:(1)问题过大,没有聚焦,缺乏探究价值
(2)探究时间过长,大半节课都在进行微课题探究(3)脱离生活实际,学术性太强,学生兴趣不弄。
最后,请不要相信,微课题探究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
但是请相信,世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