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策略-勤奋耕耘
[日期:2023-04-12] |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勤奋耕耘
复习策略建议(PPT28)
万丈高楼平地起,成都历史中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发挥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导向。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我们对中考复习策略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九年级下期我们规划用“三轮复习”提高效率。/
一轮复习:按时序反复夯实基础
二轮复习:按专题梳理,发展能力。
三轮复习:抓热点、周年,巩固强化。 /(PPT29)
第一轮复习中要格外注意夯实基础,我们以课标为依托,紧扣教材,借助《中考点津》梳理教材,加强对知识点的反复训练,在此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中关键词的正确书写,还要重视强化能力训练。(PPT30)/
教学生做到“两会”,一要学会“阅读”。包括会读教材:围绕考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详读精思,哪些内容是略看了解,什么内容是边读边想。同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笔记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要学会读史料:引导学生从阅读史料中学会分析并提炼出关键信息,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审题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PPT31)
在夯实基础后,还要教会学生横纵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深化思、讲、练。(PPT32)
“思”:是要引导学生多思考,理清和掌握相关知识间的脉络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多归纳比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基本概念和史实的混淆。
“讲”:是要结合学生的思考和练习,精讲通识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讲授不同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和要求。
“练”:指要给学生多练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的题,在练习中加强方法指导,注意答题技巧训练。/
(PPT33)要教学生学会:单选题、解答题的解答方法,通过练习来强化巩固,并加强新题型,如20至22年出现的书写表达题或有可能出现的小论文撰写题等新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指导,并辅之以练习和错题整理,利用月考、半期等时机进行强化训练。/
经过一轮夯实后,二轮复习我们侧重专题梳理,多角度深挖核心主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PPT34)
我们在剖析近三年成都市中考考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核心主干知识的主题提炼,进行类别划分和归纳,关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再配以专题专项练习强化巩固,由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二轮的专题其实更多来源于一轮的基础,也通过此轮的复习梳理,让学生厘清自己基础知识中的薄弱项,为三轮复习的提升垫好基石。/
到三轮复习时,我们的重心会放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时政,梳理历史大事件,引导学生将教材上对知识的理解融合到现实中,以热点或周年中心事件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再夯实。由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PPT35)
例如在时政热点上:
我们以“马英九祭祖寻根之行看近现代史”为主题,梳理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影响国共合作的史实与价值、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的贡献、祖国统一与两岸关系的发展等相关知识,
又如:从神州十五号聚焦全球科技为主题梳理相关知识点有:中国古代科技,新中国科技成就,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三次科技革命等。再如:从成都大运会看中国传统文化与成都地方特色文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
我们可以梳理出:自古至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新时代中国外交等相关知识。/
而周年纪念呢,我们先给学生梳理出与2022、2023相关的逢“十”逢“五”大事件,再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进行相关复习。
例如:以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周年等主干知识构建新中国经济建设建设与对外关系主题,在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打开学生思维,进行开放式训练。
又如:以“从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看中国道路”为线索引导学生把中国革命道路相关大事件进行汇总复习。/
总的说来,我们认为本次大赛的初衷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品质、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教学为基础,积极探索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落地和架构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及策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赛后我们也将进一步“研精致思,笃行致远”。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