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试题命制发言稿——精于雕琢
[日期:2023-04-12] |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接下来由立格实验学校历史组与大家分享参与本次大赛的所学、所思、和所得。/
我们汇报的主题是精于雕琢 扣准立意 深度加工 勤奋耕耘————“三新”背景下中考原创试题的命制与实践研究(PPT1)
我们的汇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精于雕琢——命题过程展示(2)扣准立意——命题方向研究(3)深度加工——原创真题展示(4)勤奋耕耘——复习策略研究(PPT2)
-
精于雕琢
本次大赛我们组人人参与,集体研修,合而生慧。试题命制历经了多次组内研修,三易其稿。这是我们研究过程的一些过程性材料(PPT3。展示一分钟)
围绕试题命制的背景、价值、策略等我们积极组织校本研修,着力解决与试题命制有关的核心问题,重点思考了以下问题——(PPT3)
(1)2022—2023初中历史课程、教材、学情、考情有哪些新变化;
(2)试题如何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3)优质原创试题应哪些必备要素;
(4)成都市近三年中考的命题方向;
(5)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6)测试结果如何反哺中考复习。
二.扣准立意
围绕核心问题,确定研究思路:第一步分析命题背景,精准命题方向,我们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标(2022版)和教材。(PPT4)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有三种观念对于试题命具有指导意义即:新的教学观——强化“教-学-评”一致性和大单元教学,新的命题观——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新的评价观——素养导向、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PPT5)
具体到学科本身,义务教育历史课标(2022版)更是对于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教学范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对于试题命制的难度、维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PT6)
研究教材,我们发现:教材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新的学术成果,新的热点问题都会及时的反应到教材之中。以八年级下册为例,2022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已经鲜明的写进教材。教材的变化,在试题命制时也应做到及时关注。(PPT7)
关于试题命制的精神,我们还研读了相关的国家文件: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到: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T8)
另外,我们着力分析了近三年中考题,自2020起,成都市中考题主要有变化:
1.中国古代史比重大幅度增加,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综合探究、开放性、逻辑性增强;
3.应用多种类史料构建历史情景;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整体上保持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3:4:3的布局(PPT9)
结合新课标的素养目标和学业要求,我们对2022年成都历史中考题还做了分析,目的在于目的:总结规律,明确标高,适度回避。(PPT10)
我们觉得成都市高新区历史教研员陈连蜀对近三年中考题总体认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此引用,共同学习:
(1)试题依标扣本,聚焦主干知识,凸显育人价值。
(2)材料图文并茂,情境灵动,问题指向贴近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维水平,具有鲜明的服务初中学生导向。
(3)从主要考知识点转向主要考能力点和素养生成,考生作答从死板翻书转向主动找材料找思路,答案从封闭走向开放,具有鲜明的服务高中教学倾向。
(4)中外关联成为常态,共和国史成为重头戏,具有鲜明的家国情怀和世界意识特色,彰显了成都中考的中国脊梁、国际视野;(PPT11)
通过学习文件、研究试题我们明确的命题的方向和思路,关于命题技术要领我们重点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和省教研员黄 勇(成都市中学教师教育测量技术培训)的讲座。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结合历史学科实际,我们概括了了试题命制几种情境。(PPT12)
省教研员黄勇老师在“成都市中学教师教育测量技术培训”中提到,要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价值立意”三个维度把控命题航向,使原创试题更加有“魂”、有思想。(PPT13)
综上,我们认为一道好题应该具备以下要素:(PPT14)
紧扣课标 立意高远 情境多元 材料生动 设问精巧 贴近学情 服务教学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注意命题的规范,避免随意性。我们制定了命题方案和多位细目表(PPT15/16,每页展示30秒),进一步明确了试题命制的考察范围、难易度、素养目标。
接下来,由范勇波老师就试题本身与在座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