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1-09-14]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课

程结构

 

 

单元

地位

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开始,至907年唐朝灭亡结束,主要涉及隋朝、唐朝及五代 十国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唐朝前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制度建设、经济和文化发展、民族和睦,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有着辉煌 的成就,影响深远。

 

 

 

 

单元

主题

本单元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繁荣与开放”,特别是唐 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融、对外交往、社会习俗各方面都体现了繁荣和开放的特点。 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政府的民族自信心,从而敢于开放也乐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各民族 的优秀人才为唐政府所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成果被唐朝所吸收借鉴,这些都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繁荣与开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单元知

识梳理

 

 

 

课标

解析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这一单元的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通过经济的 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 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 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新课标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把原属于古代科技的“大运河的开通”内容移了过来,突出了隋朝的历史地位,并通过隋朝统一和灭亡原因的补充,丰富了隋朝的学习内容。盛唐时期的内容,整合了原实验稿中政治局面、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文化等角度展开,以“盛唐社会气象”为主题,形成了对繁荣与开放社会的新的解释。唐末政治是新增的内容,通过对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唐朝从建立和繁荣到灭亡,形成完整的认识。

 

知识

梳理

本单元共有五课: 第1、2、5课在时间上是先后关系,隋朝的统一与发展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至开元 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安史之乱结束了盛世景象。 第3、4课分别从经济文化、民族交往与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体现了唐朝前期的繁荣与开放。

 

 

 

 

 

 

 

 

 

 

 

 

 

单元教

学建议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做好三点:

1. 理清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2.明确课文主线、突破教学重难;

3.立足课本材料、培养学科素养。

下面以每一课的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1. 理清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第1课四个子目分别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 四个子目以隋朝的兴衰为主线,中间插入隋朝治理的两件大事,大运河和科举制度,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建议调整第二、三子目顺序,既体现时序的先后,也更符合统一、巩固、衰亡的内在逻辑顺序。

第2课包括三个子目: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个子目之间是时间先后关系,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 面,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一系列措施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本课教学中,要了解人物即位后,面临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的采取的措施。

第3课包括四个子目: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 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侧面,展现了唐朝的 盛世景象。本课教学设计应体现总―分―总的结构,即围绕“盛唐”列举多样的繁荣现象,整合 为盛唐社会的整体形象。

第4课有三个子目: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子目之间是并列关 系,分别体现了唐与日本、新罗和印度的文化交流。

第5课有三个子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子目之间是 时间先后关系,展现了唐朝灭亡前后的基本历史概况。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是,五代十国的乱 局出现在唐朝灭亡以后,已不属于隋唐时期,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分裂时期,教材将这一 内容归入隋唐时期,主要是体现了时序性。

2. 明确课文主线、突破教学重难。

第1课围绕主线“隋朝统一与覆灭”,知识点:隋的统一、隋朝大运河、科举制度、隋朝灭 亡。 科举制度是本课重点和难点,建议从背景、创立和评价三方面分析,充分肯定其进步性, 突出其对维持朝代政局稳定的积极作用。 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建议利用各种信息,把大运河的主观意图、历史作用 和现实价值讲清楚,使学生认识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2课的主线是唐朝前期兴盛。知识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 与“开元盛世” 重点是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本课设计时可以以人物为主线,以人 带史,即通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措施和成果,展开教学。 第3课的主线是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认识盛唐气象。主要知识点: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 况、民族交往交融和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的繁荣是重点,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三个方面展开; 民族交往与交融是重点和难点,注意从宏观上把握两点:一是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 对各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二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在细节处 置上可以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汉藏之间友好关系及其对吐蕃经济、社会发展所 起的推动作用。

第4课主线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重难点包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取经。 遣唐使是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在教学 中,建议从两个角度:一是外国学习中国文化,二是中国学习外国文化。

第5课主线是唐朝后期逐渐由盛而衰而亡的历史。重难点包括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 国。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实质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在教学中建 议以地方上节度使势力的变化为线索,串起这三部分内容。

3. 立足课本材料、培养学科素养。

统编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插图,配备了许多辅助性栏目,为教和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在第1课的教学中,建议使用含嘉仓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感知隋朝初年社会经济的繁 荣,联系导言框中《汴河怀古》诗,一分为二地评价大运河的作用,通过相关史事和材料研 读,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在图文中提出信息的能力。

在第2课的教学中,在阅读教材及《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99年)》的基础 上,结合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 分析比较能力。

在第3课的教学中,以曲辕犁、唐三彩、唐都长安城平面图为代表,感知唐朝前期的农业状 况、手工业生产水平、商业和都市的繁荣,通过《唐朝阎立本<步辇图>》,了解文成公主入藏 的故事,理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同时也从绘画的角度感知唐朝多彩的艺术。通过唐代妇 女骑马、下棋、吹排箫等系列图片,感受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与包容。

在第4课的教学中,日本的和同开珎,是唐开元年间流入中国日本铜钱,是大唐与日本经济 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由“鉴真塑像”双目紧闭,了解鉴真东渡中不畏艰难的精神及为中日文 化交流作出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利用“玄奘西行与回国的路线图”,了解玄奘 西行的路线及贡献,培养学生的时空概念

在第5课的教学中,运用教材研读,感知安史之乱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通过相关史 实和黄巢像,感知黄巢起义的影响。通过“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这一时期 的政权更迭与分立,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