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来龙去脉(转载)

[日期:2021-09-08]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柏林墙的来龙去脉

 

柏林墙的修建,是二战后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其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由苏联和美国、英国以及法国实施分区占领。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含东柏林在内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 而美英法也将占领区(含西柏林)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由于西柏林处于东德的包围之中,四国按照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其属地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

柏林墙的修建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够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东德人不断跨越东西柏林边界涌入西柏林。1952年,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开始关闭。据不完全统计,1949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为了遏制东德人逃入西柏林的趋势,东德政府从1961年8月开始修建柏林墙。开始只是使用铁丝隔离网,后来才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从此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柏林墙长度超过155公里,约3-4公尺高。作为东、西方政治对抗的有力象征,柏林墙的建成使“铁幕”这一概念变得不再抽象,冷战也随之升级。

柏林墙的倒塌: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冷战进入尾声,东西方关系开始缓和,两个德国也逐渐由对峙走向对话。1990年6月13日,东德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完成统一。

历史影响:它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经历了冷战的风雨洗礼。如今在柏林,柏林墙已经变成了一道贯穿旧城、长达20公里的鹅卵石小径,成了旅游景点,但对于柏林人来说,这是一道他们永远无法忘怀的疤痕。

心中的墙难以消失: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开放的时候,东、西德人民齐聚柏林墙下,彻夜狂欢,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聚而欢欣鼓舞。1990年两德正式统一,所有的人都满怀希望,憧憬未来。15年过去了,德国东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说的那样,德国还未实现完全融合,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心理落差依然像一堵墙一样横亘在东西部人民的心间。  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实现统一后,德国政府拿出大量资金,致力于东部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建设,每年向东部地区的补贴超过500亿欧元。根据统一后德国政府的一项“团结协定”,对东部地区的资金扶持要持续到2019年。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起色,2001年时,东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已相当于西部的80%,东部地区雇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已达到西部地区雇员的大约90%,东部地区的消费能力也达到西部的83%。但是,东部地区经济建设的成就并没有完全消除东、西部地区人民之间的心理隔阂。德国《莱比锡人民报》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德国东部居民和三分之一左右的西部居民对德国实现完全融合表示怀疑。5%的东部居民和6%的西部居民竟然表示,希望重建柏林墙。此外,只有33%的西部居民表示可以考虑迁到东部地区生活,而表示愿意到西部去生活的东部居民也只有37%。

造成德国东、西部居民心理隔阂的主要原因是:尽管东部地区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现已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机会不均等使很多东部居民有“二等公民”的感觉;西部居民则认为,东部地区的发展耗费了大量资金,导致西部居民工资减少,失业率居高不下,整体生活水平比西德时期下降很多。多年来对东部“输血式”的财政援助加重了西部人的经济负担,也从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对东部人的成见,现在西部居民已不像统一之初那样心甘情愿地为东部人捐钱了。所有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原东德人和西德人之间的矛盾,双方开始以东德佬和西德佬相称。前者认为后者愤世嫉俗、傲慢自大、虚伪而不诚恳,后者认为前者游手好闲、满腹牢骚。

有形的柏林墙没有了,但要真正实现东西德人之间的完全融合要比经济建设困难得多。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不久前发表讲话所说,“自柏林墙倒塌15年来,德国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减弱为实现德国完全融合而做出的努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继续集中全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