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内页

以探究点亮科学之光,解锁磁铁奥秘 --记何依娜人人献课

[日期:2025-05-19] 作者:admin9 次浏览 [字体: ]


"为什么跳跳蛙能跳起来?"随着科学教师何依娜抛出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4月22日上午,2.4班的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探究课上开启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之旅。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指向,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活动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在孩子们指尖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问题导入:从玩具到科学

课堂伊始,讲台上跃动的磁铁玩具"跳跳蛙"瞬间抓住了所有孩子的目光。当看到涂装鲜艳的青蛙模型无需外力就能持续弹跳时,学生们的目光充满了好奇。何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跳跳蛙,启发他们发现跳跳蛙的奥秘:“原来是因为安装了磁铁”。通过对磁极相互靠近后出现的现象的研究,学生们明白了两个磁极相互靠近会出现“吸引”或“排斥”现象。

实验探究:让现象说话

在核心探究环节,学生们分成10个实验小组,运用红蓝磁极标记的环形、条形、蹄形磁铁展开深度探索。从"制作跳跳蛙"的趣味挑战到"磁极对对碰"的系统实验,孩子们在反复操作中严谨记录现象:当红色标记端与蓝色标记端逐渐靠近,磁铁会吸引在一起;而当相同颜色两端接近时,磁铁却像闹别扭似的互相排斥。孩子们兴奋地记录下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积极踊跃上台分享发言。

思维进阶:从现象到本质 

经过实验数据比对,各小组都得出了规律。孩子们精准概括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结论。最后拓展部分,播放磁悬浮列车运行视频,当看到重达百吨的列车借助磁极特性实现"贴地飞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已不仅是惊奇,更透露出对科学改变世界的深切感悟。

多元评价:见证素养生长 

整堂课始终贯穿着立体化评价体系:实验记录单上工整的现象描述、小组讨论时迸发的奇思妙想、以及拓展环节的“自制磁铁玩具”,共同勾勒出学生科学素养生长的轨迹。相比传统课堂,本次科学探究课堂更关注学生在猜想验证、合作探究中展现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