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馨园 > 数学 > 新闻内页

以动手实践激活思维,探索拓扑学的奇幻世界

[日期:2025-04-10] 作者:数学教研组 次浏览 [字体: ]

以动手实践激活思维,探索拓扑学的奇幻世界

2025410日上午,立格实验校附小学杨梅老师以一堂创新设计的六年级数学公开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展示了“双减”背景下“让学引思”的高效课堂模式。课程通过沉浸式动手实践与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探索单侧曲面奥秘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课堂参与度达100%,展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

 

一张纸条的“魔法变身”:从质疑到惊叹的思维进阶  

课堂以生活化情境导入:“如何让蚂蚁不跨越纸环边缘就能爬遍整个曲面?”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普通纸环,验证其“双面双边缘”特性后,杨梅老师引导学生将纸条扭转180度粘合,亲手制作莫比乌斯带。当学生用彩笔尝试涂色时,发现无论如何涂抹都只能覆盖“单面”,惊呼声此起彼伏。更有学生主动提出猜想:“如果沿着中线剪开会怎样?”随即在杨老师指导下分组实验,原本预计的两个独立纸环竟变成更大的闭环,这一反直觉的现象令学生直呼“像破解了数学密码”。

 

“做数学”代替“讲数学”:分层任务释放探究潜能  

杨梅老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设计三级探究任务:  

1. 基础层:制作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特性,完成涂色实验;  

2. 进阶层:探索1/2剪、1/3剪后的形态变化规律;  

3. 挑战层:结合实际操作,总结规律猜想出五等分、六等分以及2n等分和2n+1等分的结果。  

借助微专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每个环节均预留充足的操作与讨论时间,鼓励学生“试错-反思-迭代”。操作结束后,老师适时引导:“数学的边界需要大胆假设,但更需要严谨验证。”这种“放手不放任”的指导策略,既保障了探究自由度,又确保了思维深度。

 

课后,学生们自发成立“莫比乌斯研究所”借助网络了解莫比乌斯带在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课探究的种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