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内页

感受与欣赏领域教学的要点——音乐组第6周教研会

[日期:2023-03-20] 作者:音乐组 次浏览 [字体: ]





20220日星期一音乐组在会议室进行了本学期第周教研会,本期的教研活动主题是——感受与欣赏领域教学的要点

 

.让学生了解、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了解、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初步知道这些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可采用对比欣赏法,把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音区及不同乐器、不同人声演奏(唱)的乐曲,用来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从中获得有关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感受这些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初步掌握它们如何相互配合,共同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的基本规律。

 

.让学生掌握“音乐语言”的特殊性

“音乐语言”的抽象性

“音乐语言”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例如:“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意思要用“文学语言”来表示很容易,但如果要用“音乐语言”(没有歌词的纯音乐)来表达就难上加难了。在音乐作品中,往往只有某种精神面貌、情感状态的表现,这里包含着某种内在的生命、情感、灵魂、骨和精神。“音乐语言”的抽象性,给听众在感情体验、形象思维方面提供了较之“文学语言”更为广阔的空间。听众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音乐素质不同,对同一音乐作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作出不同的理解,引起不同的反应。例如:当我们听到雄壮的《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有些老同志会回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在申国共产觉的领导下,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壮丽场景;年轻人会感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自尊,并从中得到力量;运动员们也许会回忆起在国际比赛上为国年光时的激动场面。

“音乐语言”的造型性

“音乐言的造型性并不是指戏剧、绘画、雕塑等视觉意义上的造型,而是借助于某种特殊音响发挥“造型”的功能,使人产生形象的联想。造型性之一是模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某种音响。如鸣、机器声、雷声、车轮动声等。表现这方面的作品有《百鸟》《在钟表店里》《我为祖国守大桥(手风琴独奏曲)等。造型性之二是以征性手法表现物的势态。静态如月光、夜晚、黎明、沉睡等。《月光》《苗岭的早晨》等作品都用了这种写方式;动态如马奔、海涛、流水、行军等。这方面的作品有《马刀舞》《战台风)等。“音乐语言”的造型性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模仿,而是通过生动的形将人们带艺术之境,去感受它的美和真情实感,这便是造型的意义所在。

“音乐语言”的典型性(或叫做性格化)

“音乐语言”的典型性是指用具有特性的音乐来表示某种人物或某种场面。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在戏剧、电影,电视里,当某个人物或某种场面出现时,往往伴随着一种具有特性的音乐,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没有出现这种重复的画面,可是当我们再次听到这种特性音乐时,便会产生联想或预感到将会发生什么,这就是“音乐语言”的典型性。在有些作品中,为了表现某些特定人物和环境,也将乐器典型化。如: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来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使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形象鲜明,收到了相当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