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3-02] | 作者:余丽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1、 生态课堂的四个要素确定。四个要素下学生、教师、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的要点确定、语句描述,要素图的进一步打磨和修正,体现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 量表的精修:对本期的量表进行进一步的精简化、科学化,6个方面的四字学生学习方式的措词还应打磨, 既有生态课堂的特性,又应有多学科的包容性和涵盖面、实用性,两种学科类质量表应突出学科特性和侧重点。还要突出与生态课堂、课堂特点、要素之间的关联。
3、 生态课堂整体研究理论成果的图谱设计。以一个总体的图谱形式,来展示我们生态课堂课堂研究的成果,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生态课堂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关系。
4、 梳理问题图谱: 提出我们课题研究能够解决的真实问题,在对问卷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各学科、各学段的问题图谱,找出学科中的共性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的真实性,让我们研究方向切入点更准确。
5、 文献报告的查新: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应结合国家新出台的新课程标准,重点放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变革在当前前沿方面的研究分析。
6、 生态课堂的理论学习: 进行课题方面的理论学习,请老师们收集关于生态课堂的理论学习,特别是陈所长提供的书籍仔细阅读:《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研究刍论》、《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主研老师提供其他关于对我们的课题有指导意义的书籍来进行阅读。《教育生态论》。
7、 以学科为主阵地的观课评课:立足本学科课堂,将我们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引入课堂实践中,本期将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人人献课、推门听课、师徒结对等活动形式,深入挖掘和研究各学科典型课例,进行科学细致的诊断和分析问题。
8、 确立小课题方向,在各学科正式开展小课题研究: 首先确定生态课堂的四个要素,生态课堂的顶层理论确定,然后各个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小课题研究,确定好本组的研究方向和主题,研究生态课堂构建相关方面的教学策略。
9、课堂评价的研究。课堂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入手,让评价更好观课评课,让评价更好地成为指导我们生态课堂教学实践,以及评价策略的的实施。
10、导学案的打磨和修正:分学科校本化导学案编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着重突出优秀导学案的资料学习,凸显我们学校导学案的样式、特点,让导学案真正走进课堂,真正地实现指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同时体现作业的分层与可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