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实验为载体 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日期:2019-12-22] 作者:数学组 次浏览 [字体: ]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2019教育研讨会——数学分会场
以数学实验为载体   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怎样在一堂活动课中真正做好数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191221日,在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之数学专场上,上海市嘉定区初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琪斌,四川省教科院民教所所长、四川省数学学科教研员孙锋,双流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李志江等专家莅临指导,和一线的中小学数学老师们共同研讨综合实践中的数学。孙老师还亲自示范了一堂美妙的数学实验活动课——《格点图上的数学问题》,我校黄艳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数格点,算面积》数学实验活动课。课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以数学实验为载体,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师生共同成就精彩。

活动由来自上海的孙琪斌老师以《格点图上的数学问题》展示课拉开序幕,展示课上,孙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探索,分享思考,求变创新,学生经历争先恐后的发言,讨论,质疑,争辩的过程,在孙老师的妙语点拨和引导下,从几何直观,对数学问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学生思维逐步由低阶上升到高阶。

孙老师首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背景:在4×4的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纸,请再选择三个小正方形并涂成阴影,使图中的阴影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为了方便学生准确描述,老师给出了学法指导:从感性到理性,找到一个方法,发现一类方法,思考可视化,从理性到感性等。学生跟着线索,深入开展探索,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考。最后,学生将方法归纳为:先找对称轴,再对折,最后检验,完善。过程中,孙老师提出数学只用思考设计策略,重复的工作该交于计算机;未知问题要通过数学思考,转化成为已知的问题来解决。

  然后求变创新,让学生思维充分发散开来,利用同样的4×4方格,联想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积极参与,百花齐放,有研究对称问题,也有研究路径选择问题,还有研究镶嵌图形和图形变换等等。从形到数,数到形,学生反应灵敏,思维活跃。孙老师启发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背景,可以融入不同的数学问题,比如方格纸还可以无理数、面积问题研究等等。
     
最后达标检测,学生从图形直观,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完成的相当漂亮。这也体现了2021届学生超高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最后,孙老师点评学生表现我是很满意的,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孙老师以数学活动课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以问题的形式带领在座的老师和专家们研究如何利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双中实验小学部和中学部的数学老师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不断优化,最后,双中实验校初中部的肖月季老师给出通过画菱形,利用菱形的对边平行的性质,得到了现场的最佳方法。孙老师现场开展了一堂老师间的数学活动课,启迪老师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去班上开展类似的数学问题探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后由我校优秀青年教师黄艳带来一堂《数格点,算面积》数学实验活动课研讨课,本堂课以学校陈国华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导师和学员通过一学期对数学实验课的开发和实施,设计了这堂数学实验活动课。黄艳老师的研讨课,活动设计清晰,探索科学有序,呈现了完整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领悟到探究一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运用其中的方法,去解决其他未知的探究问题。

首先,黄老师介绍格点多边形的概念,学生自主提出研究多边形的面积问题。然后,实验过程与步骤。在黄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先后经历了画图,数格点,观察,猜想,讨论等丰富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这极大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最后课堂小结中,学生先后谈到控制变量法,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等方法,这极大的印证了黄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达成。

两节课,都以方格纸为载体,孙琪斌老师、黄艳老师分别带领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学生参与活动,积累经验,自主设计问题,充分表达,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感悟到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等。

最后,孙锋老师和李志江老师对两节课堂进行点评,在数学活动课中应让学生注重思维量的训练,这对学生本身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要探究问题,探究出味道。怎么上好一堂活动课呢,应做好三个超越:超越教师本身、超越课堂、超越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正如孙老师说,数学实验活动课以数学实验为载体,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有思维流量,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就有达成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数学教研组朱春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