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镇老茶馆

[日期:2021-10-22]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彭镇老茶馆

 陈石

彭镇的味儿在老茶馆。

今天的彭镇,早已成为网红,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人都纷至沓来。这是由于彭镇西场口、人民桥下马市坎街头,有一个名为“观音阁”的老茶馆。只要去观音阁,就能看到男男女女、长枪短炮遍布老茶馆的各个角落,观音阁里的各个角度、各种人物摆拍的照片,充满了互联网。网上更是好评如潮,成为摄友打卡胜地。

你从人民桥这边来,看到各色老式店铺,街沿下摆满老式农具和生活用具,萝篼、箢篼、扁担等等一应俱全。观音阁旁边的一家铁匠铺,时时传来不疾不徐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音,重新敲醒了沉睡的岁月,让你回到蓝布青衫、碎花点缀的花布裙子袅绕的生活之中。据说,这里打出的镰刀、弯刀,各式锄头、菜刀等等都是远近闻名的,至今都有不断光顾的人。观音阁两旁的小巷两面,还有好几家客栈,也都清一色保留了传统的样式,小青瓦一楼一底,远远就能看到房顶鲜艳的防火马头墙和檐口悬挂的青布白边的店招,显现出一种清末民国初年的街市风味。

其实,著名的观音阁茶馆,它的前身就是一个单列的老旧的观音阁,据说民国时期曾遭遇过大火,后来人们重新修建,并且延伸修建成一排青瓦房建筑。至于观音阁变成观音阁茶馆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了。

走进观音阁茶馆,里面有点昏暗,几根横梁托起的屋脊,有好几片亮瓦排列在青瓦中,阳光便越过这些亮瓦,穿透袅绕的青烟,照射在大厅里。你一眼就能看到大厅中间有一个很大的老虎灶,上面垫一个三张方桌大小的铁板,十几个一样大小的孔灶上面,跺着十几个铜壶,其中总有几个冒着腾腾热气。老虎灶炉堂有长长一条的过火烟道,距离炉火有远有近,铜壶也就依次烧开。老板只有一两分钟空闲,总在不断地把烧开的茶壶提到边沿,把没有烧开的壶换到中间靠前的炉孔。

经营茶馆的是老板两口子,老板娘负责摆收碗盏,清洗茶具;老板则负责招呼应酬,吼堂掺茶,这位老爷子的表演完全原汁原味,一副清末民初的茶博士的派头。见到客人,先是招呼应酬、安坐,然后取下搭在肩上的桌布,一边擦桌子,一边朗声叫道:“客人两位,花茶两杯!”当老婆把茶盏放好,他便站得远远地,扬起手中的铜壶。只见那壶嘴里迁延出一道水线,稳稳地落在茶碗里,茶便在蒸腾的水中旋转着,当水即将漫过茶碗沿口时,水线便戛然而止,没有一滴渗出。第二杯同样如此。这水准,让茶客们目瞪口呆:“真是好功夫,非十年磨砺不可啊!

络绎不绝的摄影艺术家和大量的爱好者拥进观音阁老茶馆,寻找自己看中的地方,架上相机,长枪短炮开始抓拍自己想要的镜头,捕捉同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色茶客。和平日里不同,大凡节假日,本地的老常客大都坐到了茶铺的外面街沿上,而里面大部分是游客和这帮摄友们。

为了满足摄友们的要求,老板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表演当年老茶馆里烧水、参茶的繁琐程序,居然是有模有样,很有川味儿风俗剧中的那些明星的范儿。

不时地,还有拍婚纱的帅哥美女,到茶馆里摆拍各种造型、各种方位的幸福时光留影,他们还随时都要茶博士的有机配合,他总是耐心地侍候着每一个细节。着旗袍、挎丝线手包的妙龄女子,还会邀请八九十岁的老茶客坐在椅子上,吸着旱烟袋,自己斜倚在他的身边,在浓重的烟雾中定格新与旧的对比。其实,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流动,头上泛着油光的成功人士,穿着布衣拿着草帽的下力者,定时来去的、只为消磨时光的老者,还有目光严肃、谈话拿腔拿调的生意人,观音茶馆天天上演的就是新与旧的集合、世态炎凉的聚会。

你如果抬头一看茶馆的墙,都自然能看到墙上的沧桑。长期烟熏黝黑的石灰墙上,看见不太清晰的文革时期的伟人宣传画,巨幅的红太阳,它的光辉线就有两三厘米粗细。炉膛对面墙上是一条“主席语录”,上方同样有一条“什么什么万岁”之类的标语,笔划起码有5厘米宽,在暗淡的光影里,红漆的颜色很清晰,让你觉得那个时代好像就昨天,还没有远去。

其实,彭镇的老茶馆不少。观音阁的斜对面,就有一个“彭镇老茶馆”,在永丰街中部的一个不小的院落,就是“永丰茶社”。这是一个茶铺,彭镇老年协会就在这。说实话,本地的居民特别是中老年茶客,平日里都在这里喝茶休闲。彭镇几乎每一条老街上,都有老茶馆儿,青波路靠杨柳河堤下的街房边,就有两个街边茶馆。茶客们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彭镇“第一青波”——杨柳河的绿意轻颺,也是一种放松生命的、很惬意的休闲。

彭镇的味儿在彭镇老茶馆,彭镇人所有的生命的惬意、生命中的苦乐酸甜,都可以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还有川西这片土地上,人们面对艰难时世、新旧社会交替时所显现出来的安时处顺、怡然自得的生命形态,它们就像春风停留在老茶馆的人流中,来去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