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皓东:“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转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日期:2021-04-19]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陆皓东:“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编:528100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英勇捐躯的烈士数不胜数,而在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历史上,在残暴的清廷酷吏屠刀下慷慨就义的“第一人”,则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的陆皓东。孙中山就曾称其为“吾党健将”,并高度评价他是“沉勇元良,命世英才”,更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的同窗挚友

1867年的中秋佳节,正值桂花飘香,皓月当空,陆皓东诞生于上海,因此取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

陆皓东的原籍是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与孙中山同村。年幼孙中山一岁的陆皓东在童年就经常与孙中山在一起嬉戏,年龄稍长,即共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诸如放牛、砍柴等等以及私塾学习。

陆皓东的父亲陆晓帆早年长期在沪经商,依靠经营南北杂货,从而积蓄下一些产业。陆皓东作为独子,性情豪爽,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陆皓东13岁父亲病故,陪同母亲、妹妹扶柩回乡之后,孙中山及其战友经常聚在陆皓东家中商谈革命事宜。

1878年,孙中山随母亲从香港乘轮船,远涉太平洋到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这次远行使孙中山“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回翠亨村后,看到村民们利用所谓仙丹,实为香炉灰治病的现象,非常反感。年方16岁的陆皓东则对孙中山带回来的西方文化科学书本和孙中山讲述的民主思想异常羡慕。

同年秋天,孙中山和陆皓东到翠亨村村庙北极殿游玩时,正好遇见村民在求神。为破除陋习,二人遂诚恳劝人不要迷信,指出崇拜偶像毫无用途。为证明此理,孙中山、陆皓东二人还跳上供桌,打断北极神的手指,并将左廊“金花夫人”的脸皮刮破。并说:“它们自己还不能帮助自己,谁说它们能帮助我们?你们看,我们拉掉他的手指,它还照旧在笑,这样的神能保佑我们的村吗!”此举震动了当地,遭到了乡绅的责难,甚至连素有声望的孙中山的父亲达成公也受到了诘难。

两人被迫离开了家乡,孙中山出走香港,陆皓东则逃奔上海。

矢志推翻清王朝

1890年,陆皓东由上海回故乡与黎小卿结婚。其时,孙中山经常在香港、广州以行医为名,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互抒救国抱负,酝酿进行革命斗争,陆皓东也参加他们的活动。

1892年,陆皓东与尤列合资在顺德创办兴利蚕子公司,孙中山撰联“兴创自我,利归于农”以示祝贺。1893年冬,孙中山召集陆皓东、尤列、郑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凤轩开会,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兴中会,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但未形成具体组织。

1894年夏,孙中山完成《上李鸿章书》,拟北上面见李鸿章,要求清廷改革。陆皓东随其同行,并带他找到其父生前同乡好友郑观应。郑观应是著名的洋务派实业家,陆皓东希望通过他上书李鸿章。但经多方奔走,孙中山、陆皓东未得李鸿章接见,上书也未果。

他们从此放弃改良幻想,坚定了推翻清朝统治、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决心。不久,孙中山转赴檀香山奔走革命,陆皓东则留在国内从事联络工作。他还提取父亲遗产作为经费,资助孙中山在海外活动。

成为“兴中会”的中坚力量

1893年冬,陆皓东应召与孙中山、尢列、郑士良等在广州广雅书局“抗风轩”开会,策划创设革命组织,即提议组建“兴中会”,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1894年初,陆皓东随孙中山回到故里,曾帮助孙中山起草了上李鸿章书的书文,提出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2月,陆皓东又陪孙中山经上海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当时陆皓东找到曾与其父亲一起经营生意的洋务派实业家郑观应,后虽经郑的引荐以及多方奔走,两人却未能得到李鸿章的接见,而其上书也未被接纳,于是两人怀着惆怅忿懑的心情,怏怏而返,从此他们放弃了和平改良的幻想,开始断然投身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

1895年初,陆皓东在接到孙中山回国的消息后,立即与其他革命志士赶赴香港,与孙中山会合,商讨举义大计。221日,陆皓东参加香港“兴中会”总部,成为孙中山忠诚的战友和得力助手,而自“兴中会”成立后,陆皓东更与陈少白等在香港从事革命联络事宜,并与陈少白等协助孙中山完成了联合杨衢云、谢缵泰等人组织的“辅人文社”的工作。

创制“青天白日”旗

1895年,孙中山约集陆皓东等人准备广州起义,认为“我等倡议革命,旨在倒清立国,迟早而已,必有成功日,当今世界各国皆有国旗,以资国家的象征。举义在即,亦应预谋此事,以代满清之黄龙旗”,于是就请陆皓东设计一个醒目旗帜。

陆皓东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什么图案最能代表大家革命信心和力量。有一天清晨,他在四合院院子里散步,看到天井初升的朝阳,这一片辉眼光芒,给陆皓东带来心中滋生起了天人合一的灵感,于是他设计青天白日旗。大家都很满意这个图案,于是就定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兴中会最早使用“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军旗,先后在第一次广州起义、庚子惠州起义及在南洋创立中和堂时使用过。后来各地革命党人起义多次使用。辛亥革命后,被南京临时政府作为中华民国海军舰艏旗。在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中,规定以青天白日旗为军旗。

中华民国民国初创之际,参议院议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主张的青天白日三色旗只是作为海军旗,另以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

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对国旗问题发表了他的意见。1912112日,他在写给参议院论国旗的信中,反对以五色旗为国旗,主张在民选议会产生后由国民公决。身为大总统,孙中山力主青天白日旗,但主张并没有得到参议院多数的赞同,所以只能作为海军旗,而不能成为国旗。对于这一结果,他虽然不满意,但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后来,由继承兴中会的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至今。旗面作蓝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1925年后,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等。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白日光芒尖锋,示革命进锐。孙中山将叉光解释为十二道光芒,以代十二时辰,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更鼓舞国人时刻精进奋斗与时俱进,同时象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组织广州首义

1895年4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民愤,为革命带来了有利形势。兴中会总部决定立即发动武装起义,袭取广州做革命根据地。陆皓东变卖了自己的田产,以支持武装起义。

起义方针既定,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来到广州。他们在双门底的王家祠设革命总机关,以“农学会”名义作掩护,由陆皓东主持,暗中积极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为筹备武装起义,陆皓东不惜变卖了自家田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先后建立秘密机关数十处,联络防营、水师中的革命力量,以及附城一带会党、绿林、游勇等。至同年8月底,起义的准备工作大体就绪,他们决定于1026日起事。陆皓东与郑士良、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广州指挥调度。

但因杨衢云带领的3000名敢死队员和军械迟迟未到,起义未能如期举行。27日,起义消息泄漏,两广总督谭钟麟派大批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陆皓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机关的人员转移,他自己最后离开机关。走到半路,他忽然想起会员名册可能遗漏在机关,决定返回察看处理。因为形势十分危险,同行者极力劝阻他不要返回。陆皓乐说:会员名册非常重要,如被搜去,清吏会按名册查找搜捕,兴中会便可能全军覆没。说完毅然返回机关。军警接踵而至,将机关严密包围。陆皓东迅速紧闭大门,取出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灰烬。陆皓东从容被捕,同时被捕的尚有程怀、程次、梁荣五等人。孙中山在广州躲避3天后,才转道澳门赴香港,陈少白、郑士良等乘日本货轮东渡扶桑。

为国捐躯,英名永存

1026日起义当天,杨衢云率领的充当进攻主力的3000敢死队以及有关军械未按规定时间到达,后杨衢云从香港发来的电报:“货不能来,须延期二日。” 于是起义计划被全盘打乱。此时清廷两广总督谭钟麟又先后接到密探报告和叛徒告密,急调兵千余回城防范,并派大批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孙中山与陆皓东、陈少白等紧急磋商,认为继续冒险起义,当即决定暂停起义。

陆皓东立即安排机关人员转移,他自己断后。路上,他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决定返回察看处理,周围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却坚决说:“党员名册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着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份内事。”言毕,毅然前往返回。他走后,清廷暗探一路跟踪他到了分会机关,随后大批军警将机关严密包围。陆皓东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烧成灰烬。他从容被捕,被押往海南县署审讯。

在海南县署,面对清吏的逼供,陆皓东毫无畏惧。他们逼他写供词,他愤慨激昂,当庭写下直白书,痛斥清政府之腐败专制。他毫不隐讳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坚强决心,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清吏气急败坏,对他施以酷刑。他手脚被钉上竹钉,牙齿被一颗颗凿落,浑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陆皓东多次死而复苏,严厉呵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

陆皓东被囚10天,受严刑审问3次,终未屈服。后南海知县李微庸听闻革命党人准备聚集劫狱,大为恐慌,连忙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

189511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孙中山对陆皓东的牺牲十分悲痛,称陆皓东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他在晚年回忆录中写到:“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