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高中数学概念课型的研究
[日期:2023-11-22] | 作者:唐志金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三新背景下,我校高中部数学组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基于我校实际情况的数学课堂模式,以培养适应新高考、走向新社会的学生。在2023年11月21日,高一数学教师王方俊老师在高一5班又为全体数学组教师带来了一堂课题为《4.2.2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的概念新授课,高中部数学组全体老师参与,并邀请中学部副校长罗晓章校长参与并指导。
授课完毕后,全体教师于教师备课室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议课活动。
高一数学组备课组长骆波老师谈到:“王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简洁准确,板书字迹工整、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教学设计理念新,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定位准确,展现了其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引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处理及教学资源运用等方面,都颇具特色,亮点多多。”其后,骆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图象得到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是否需要用定义证明?如何证明?”这个问题一经抛出,数学组老师都谈了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函数教学一定要形成由数到形或由形到数的闭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高二数学老师唐志金谈到:“王老师将多种数学思想贯穿于本堂课各个教学环节,在每个例题后都有数学思想方法的点评和相应的变式练习,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迁移,更是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后,唐老师也谈到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一些建议问题:“如何运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加强学生对指数函数图象的理解?利用网络,搜集了多个指数型函数模型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指数函数来源于实际需要和研究它的必要性;又比如在探究指数函数图象及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指数函数图象随底数a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能更方便地观察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达到了突破难点与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在讨论过程中,高二数学备课组组长傅小波老师谈到了自己对于概念课的一些见解:“概念课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与学生共情,在设置问题的同时要加强引导,引导学生自身探究概念的生成。建议取消性质表格的填写,改为学生自主探究,建议概念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引导学生探索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可适时提出进一步的探究问题:探究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最后,本次活动在高中部数学教研组组长于开选老师精彩的总结中,画下圆满的句号。于老师肯定了王老师的教学,鼓励大家向王老师学习,并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极探究,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