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王国,微笑的高棉

[日期:2021-09-11] 作者:地理组 次浏览 [字体: ]
骑着大象行走在公路边的土路上,犹如穿越丛林

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1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国。虽然在1993年,随着国家权力机构相继成立和民族和解的实现,柬埔寨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但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柬埔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所以现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西哈努克港的海边

不过,就算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也阻挡不了大家前往旅游的热情。柬埔寨在旅游方面的资源也是很丰富的,不仅能游览常规的金边、洞里萨湖,还有近几年新开发的西哈努克港以及周边的一些海岛。当然,最吸引全世界的,莫过于位于暹粒的吴哥窟了。

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吴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在1201年修建完成,前后历时400年。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400多年后的1861年才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向欧洲和世界广为宣传介绍,才使其重现光辉。

卖特色食品的小朋友们
玩耍的小朋友们
吴哥遗址里许多佛像的头已经不见了

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吴哥城(俗称大吴哥)和吴哥窟(俗称小吴哥)是整个古迹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

而其中最著名的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俗称小吴哥),被视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而成,它是吴哥古迹群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而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吴哥窟作为整个吴哥古迹群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近一百多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证这份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极力的保护,更能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并且展现在了柬埔寨的国旗上。

吴哥遗址中精美的雕像
石窟中的一处佛龛

吴哥窟整体被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环绕着,围绕着护城河的是一圈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的围墙包围着,在绿洲正中的建筑便是吴哥窟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刚坛。吴哥窟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进入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便可到达寺庙面前。

在金字塔式的寺庙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梅花盛开的形状,其中四座宝塔较小,排列在周围,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这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的布局非常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有游廊连接,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想要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

闲庭信步的僧人们
石雕佛像随处可见
佛像制作场所

吴哥城(俗称大吴哥)曾经是高棉帝国的宫殿之城,是吴哥的“心脏”所在,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南城门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

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许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钻进小小的南门门洞,拔地倚天的古树整齐地列在公路两旁,树缝里透着温柔的晨光,轻风吹过,干叶嗒嗒地落到了车的前窗,又滑到了地上,有着说不出的惬意。

整洁的寺庙大堂
如今,护城河已成了小孩们的游乐场

巴肯山是吴哥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山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选择骑大象或者步行上山,天气晴好的时候,在山顶看日出日落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山丘上的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在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

山顶上的巴肯寺虽然早已破败,但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亦是于此奠定。在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望去,还能远远的看见泰柬边界。

在庙里祈福的人

巴肯寺外有一个长方形壕沟,可能是把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着七重天,而最上层的高塔则代表宇宙的中心,除开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着四个月相的108天,而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这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

在吴哥城中央,阎那跋摩七世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建造起了壮观的巴戎寺,环绕中央尖塔的是大大小小54座宝塔,每座塔的顶部都雕有象征国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们从塔尖微笑着俯瞰四周,象征着王权至上和佛教神圣,这也是最具有高棉特色的石雕造型。这些谜一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佛像,感受到他们潜在的威慑力,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虽然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但是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的微笑"。

神秘而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在城的中央,还有长约300米的著名建筑——象台,据说是当时国王检阅部队的阅兵台。一个大台,两个小台,大台左右两侧置有石象,骑在象身上的是王朝的大臣们,这和中国皇陵前设置的石相生是一致的,只不过中国设置的种类就更多了。

阅兵台前方的广场上筑有12座红色小塔,什么功能弄不清楚,柬埔寨人也回答不上来,但是关于吴哥城如何被废弃的,他们倒是有许多说法。 传说,公元1171年,吴哥遭到邻国洗劫后,国王耶跋摩七世对印度教主神的保护能力失去信心,于是吉蔑人全体放弃了印度教,转而皈依佛教,采纳放弃暴力、信奉和平的生活方式。这种宗教信仰的改变导致的结果是,泰族军队在公元1431年,未遇任何抵抗就成功占领并洗劫了吴哥。

又有佛教传说,吉蔑国王被祭司之子触怒,便将其淹死在洞里萨湖中。天神愤怒,决定替祭司之子报仇,令湖水泛滥,因而催毁了吴哥。

这座建于800多年前,吴哥王朝全盛时期的建筑,以它精美的石雕、长长的回廊、恢弘的石塔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吴哥也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因为那里不仅有拍不尽的风情,摄不完的残缺之美,更有诉说不完的神秘故事。

(本文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